又一行業或將“爆發”?十年后規模將達1648億,卻鮮少有人做
近年來,在國家的政策扶持和推廣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迅速,銷售數量也在不斷上漲,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36.6萬輛和136.7萬輛,整體上呈現出穩定提升的態勢。據了解,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80%,單是在去年的12月里銷量就高達21.1萬輛,同比增長47.5%。
新能源汽車之風席卷全國的同時,其核心的動力電池在技術方面也在不斷進步,為人熟知的寧德時代的三元電池、比亞迪的磷酸鐵鋰也都成為了新一代的“國貨之光”。無論是安全性能還是續航里程都有了極大地提升,銷量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去年12月,國內動力電池銷量共12.2GWh,同比增長56.9%。
國內回收動力電池行業即將“爆發”?
然而,無論動力電池的壽命有多長,終究還是會有廢舊的一天。未經合理處置的廢舊動力電池不僅是對寶貴資源的浪費,還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環境污染,甚至很有可能危害人們的健康。但如果能得到妥善的處理,或許利潤也會相當可觀。
按照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衰減周期計算,從2021年開始,我國率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地區將陸續迎來大批動力電池“退役”,并且很有可能會連年遞增,預計到2025年廢舊電池數量會達到78萬噸。
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置已經成為了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30年前后全球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會增長到200億歐元,約合1648億元人民幣,據國際能源署預估,中國或將成為電動汽車和儲能等領域中鋰離子電池回收的最大市場。
事實上,從2020年1月開始,中國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就開始不斷增多,截至8月13日,國內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量已有超200家,看來在未來,國內回收動力電池行業真有可能迎來大爆發。
我國電動汽車廢舊電池處理現狀
不過,就目前來說我國對廢舊的動力電池處理仍然不夠完善,回收能力不足,回收成本也相對較高,整體上依舊是處于無序、混亂的市場狀況。
并且,為了防止環境污染、促進資源再生,國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制度政策也對回收標準作出了規范。當前廢舊動力電池必須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不僅工業復雜、技術要求也高,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盡管國家長期以來都在支持和鼓勵廢舊電池回收企業,但是想要邁入這一領域的難度確實不小,因此這些年來也鮮少有人敢于挑戰。
近年來,我國各大車企、動力電池企業都在積極提升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目前,比亞迪已經擁有相對完整的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產業鏈,而北汽新能源也計劃將在2022年搭建光儲換電站,回收廢棄的動力電池用來儲能,利用光伏發電為車輛供電。
泰力回收、光華科技、廈門鎢業等等企業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的網絡體系,未來也會投入更多的生產線,雖然這一行業暫時還沒有出現龍頭企業,但是將來或將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
如今已經處于我國動力電池“退役”爆發的初期,2021年2月4日,上海市發布消息將全力推動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網絡的建設,隨著市場規模在全國范圍內的逐步擴張,相信這些企業都能牢牢抓住這個機會,充分做好布局、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最終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讓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形成綠色閉環。
盡管目前,我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還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涉足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也還寥寥無幾,但相信隨著研發技術的進步、國家政策的支持,“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肯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和光明的前景,也期待我國電池回收的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