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述評中國電動汽車以開放競爭贏得市場
2024/04/25 09:00
參考消息
1115
0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日本經濟新聞》4月17日發表該報記者川上梓發自紐約的報道稱,中國低價電動汽車正在撼動全球市場。
報道說,中國售價低廉的電動汽車正在沖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5日有消息稱,美國特斯拉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逾10%。在美中對立的大背景下,扼守供應鏈關鍵節點的中國企業正在逐步掌握定價權。
報道接著說,作為電動汽車行業先驅的特斯拉宣布裁員凸顯中國低價電動汽車的攻勢帶給市場的變化。
在中國,本土制造商正在價格競爭中將美歐企業甩在身后。中國市場上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車的主流價格區間為15萬元至20萬元人民幣,在所有價位中占比達到30%。

而特斯拉旗下最便宜的車型Model 3售價也要24萬元左右,根本沒有競爭力。
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也宣布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售價同樣低于特斯拉類似車型。小米僅僅用三年就完成新車的研發,快速實現量產則主要得益于北汽集團的工廠。
報道還說,如今中國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出口基地,拉美和東南亞都是中國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202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2024年前三個月中國新能源車的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0%以上。
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中有三成來自電池。中國企業在量產電池成本方面居于優勢地位。中國不僅有在電池量產技術領域領先的比亞迪,更擁有在電池行業占據全球頭把交椅的寧德時代。

報道還指出,在專利數量方面,美中之間的差距也已經顯現。專利調查公司的統計顯示,比亞迪在決定電動汽車性能的電池和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專利數量合計已經超過特斯拉。
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增長已經明顯放緩。標普全球交通出行公司的數據顯示,1月美國的電動汽車注冊數量同比增長15%,遠低于去年同期的52%。
3月,美國政府事實上下調了電動汽車普及的長期目標。電動汽車是實現脫碳目標的主力軍。電動汽車的退潮可能會動搖拜登政府提出的脫碳戰略。
也有觀點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將會克服美國政府的高關稅和無法獲得補貼等政策因素進入美國市場。艾睿鉑公司汽車業務董事總經理丹·赫施表示:“多家中國制造商已經設計出面向美國市場的電動汽車,中國電動汽車行駛在美國的道路上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一旦來自中國的低價電動汽車占據市場,全球各地的電動汽車價格還將進一步下跌。生產電池所必需的一些關鍵礦產同樣被中國主導。中國企業與無法降低電池采購成本的美歐企業之間的距離還將進一步拉大。
另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5日報道,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近日在美國演講時,稱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開放的汽車市場”。李斌表示,盡管公司面臨與各方企業的競爭,但預計中國不會為了保護本土企業而采取封閉政策,并強調“開放會讓產業與社會最終受益”。
李斌表示,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在三年前僅為10%,但到今年3月已經超過41%。他說:“開放是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滲透率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的優秀汽車產品都可以在中國銷售,不會因來自哪個國家而被針對。”
他也提及,特斯拉進軍中國建廠推動、激發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活力,“這樣的開放與競爭毫無疑問能讓消費者受益、讓產業受益、讓社會受益……在汽車技術變革的過程中,各家汽車企業都是競爭對手”。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近三年來迅速成長,本土品牌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純電動汽車銷量,更首度超越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并且持續擴大對歐洲的出口。不過,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面臨27.5%的關稅,現階段美國市場上只有少量中國電動汽車。(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