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揚:大規模政策支持時代過后電動車急需落地
鳳凰網汽車訊“當前從電動汽車來看,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落地的問題?!痹?月18日的第一屆電動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上,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指出。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9.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37.4%。相比燃油車市場,新能源汽車仍處于大幅下滑狀態。對此,董揚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今年其實不太好,疫情影響加上補貼大幅退坡,他認為今年總的電動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產銷低于去年已成定局。
但是,他認為這種情況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形勢還是大好的”,因為新能源汽車進入百萬輛以后,進入了規模市場、進入了可以市場促進技術發展的狀態。事實證明,最近這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很快,很快就起來了。
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規模政策支持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落地,特別是充電基礎設施,現在進小區進的還不夠,單位有停車條件的充電設施也不夠快,這些都需要發展、都需要落實、都需要提高。
以下為演講實錄:
清泰主任好,老付好,馬處好,各位下午好!今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這樣一個論壇,論壇的主題是“中小城市與農村電動化發展”。清泰主任講,說政府對于新技術的發展、新的產品應該有包容,但是低速電動車已經包容十幾年了,繼續處于包容創新階段而遲遲不轉入正規發展的階段似乎有點太長。
今天我想講三點想法,因為沒有對農村電動汽車進行調研,所以我還是面對一般意義上的電動汽車講三點。
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今年其實不太好,疫情也有影響,補貼大幅退坡,我覺得今年總的電動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產銷低于去年恐怕已成定局,這個沒什么辦法。而且有一些特定的市場,比如說網約車,今年受疫情影響也比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看待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呢?我覺得形勢還是大好的,不是隨便說,如果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是停留在5萬輛市場不再增長,那很不好,停留在10萬、20萬也不行,但是市場漲到百萬級就有了創新發展的空間,就像籃球場,要像拳擊臺那么大沒法打籃球,但是像籃球場那么大就好打籃球了。我覺得新能源汽車進入百萬輛以后,進入了規模市場、進入了可以市場促進技術發展的狀態,事實上證明最近這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很快,很快就起來了。這兩天大家在看熱鬧,比亞迪和CATL隔空的或者面對面的在打架,其實我也看了,但是我覺得是一種好的情況,無論如何比亞迪發展刀片電池,CATL發展無模組電池,長城發展無鈷電池,這些都是在發展中,只不過話說的有點過,只說自己的好也說別人的不好,其實總體來講是市場支撐了技術發展,而且在技術、成本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而且有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剛才我講到CATL、比亞迪、長城在電池方面新的創新應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過去我們到國際大電池廠看到人家全是創新、我們全是跟隨,現在已經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我覺得比較欣慰的是,在疫情包括最近幾個月我們也多次組織網上的會議討論電池和充電安全性問題,這方面產業內有比較大的進步。
當前從電動汽車來看,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落地的問題。大規模政策支持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落地,特別是充電基礎設施,現在進小區進的還不夠,單位有停車條件的充電設施也不夠快,這些都需要發展、都需要落實、都需要提高。
從中國電動汽車來看,我覺得如果有什么缺憾,就是基礎還差一點。我們在固態電池一些新的領域進展還不夠快,沒有達到世界上比較領先的水平。
這是我對中國電動汽車的估計,我認為今年產銷肯定下降,但是總的形勢并不壞,在技術發展各方面很快的階段,中國肯定能夠在電動汽車方面達到世界第一。
第二,補貼時代過去現在需要創新。這個創新包括技術方面的創新,包括我舉的例子刀片電池、無鈷電池、無模組電池,也包括產品針對具體市場的創新,現在電池企業已經針對不同用戶生產不同的電池,國外只把電池分兩類,一類是純電動電池、一個是混合動力電池,中國現在純電動電池也分兩類,一類是普通轎車的電池,一類是專門用于網約車、出租車的電池,不同的續駛里程對電池有要求,不同的全壽命里程。比如說一個普通人買了轎車可能20萬、30萬、40萬公里夠用了,出租車需要50萬、60萬甚至更高,所以這個也在分產品。對于充電的需求,有的需要高壓快速充電,有的不需要那么多充電,所以技術在發展、產品也在細分。
充電技術也正在創新,我也看到了不少新的技術,包括現在談的比較多的高壓、快速充電,也包括充電技術,比如怎么樣克服插電,能夠發明不用插電的充電技術。
商業模式上也需要創新,比如現在換電模式、車電分離模式都在做,最近我看了一些企業,也在跟一些企業討論,政府也很支持,所以我想下一步也有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會出來。
第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政策的支持。剛才清泰主任講,希望政府給予這方面一些寬容,但是有些其實很難做,因為汽車這樣一個大的產品必須有國家的準入才能生產、必須有國家許可才能生產,而且在很多分析都有很多其他限制,認真說起來從法治上來說是有問題的,所以我覺得政策方面創新非常重要。
比如我們要做電池租賃和車電分離,一個車開兩張票的問題必須解決,而且車電分離之后有的是物理分離、有的不是物理分離,這種情況下從車輛的管理角度,上牌、轉讓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政策解決的。由于新能源汽車有補貼,又多了一個問題,不是一般的產品準入,還有補貼怎么發放的問題,所以很多問題都需要解決。
比如現在鼓勵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進小區,我們希望物業有積極性來支持充電樁的建設維護,但是物業現在不積極,為什么不積極?他不能收錢,所有的收費需要物價局核準,沒有物價局核準這個收費可不可以存在?能不能放在剛才清泰主任講的包容的范圍之內,能不能持續?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嚴肅的法律問題,比如收費的問題涉及到國家財稅各方面的規定,這些都非常嚴格的。我到北汽集團做總經理、總會計師,他們第一天就給我看《稅法》,說董總你看這件事和別的事不一樣,當司長、當處長不會隨便被抓起來,但是做老總在稅法上出問題很可能會被抓起來法辦的。所以我們很多政策都需要突破,電動汽車大規模補貼時代過去,但是到現在仍然有大量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這些都必須要政策跟上,建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后也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而我本人也愿意積極參與,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在疫情期間身體健康。謝謝!
[責任編輯:朱琴 PA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