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需要克服的五大挑戰
在近代汽車史上,沒有哪家公司能像特斯拉那樣實現如此快速的增長。這個品牌無疑是過去10年的汽車主角。
特斯拉通過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推出有吸引力且有競爭力的汽車,得以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因此,埃隆·馬斯克擁有和領導的公司已成為每個駕車者考慮電動汽車時的參考點。
但每一次急功近利都不是無拘無束的。也存在挑戰。以下是我認為特斯拉面臨的五個主要挑戰:

1. 本地化
盡管理論上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經濟中,但國家之間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導致該行業更加本地化。這意味著,由于旨在保護當地產業的監管力度加大,進口汽車變得更加困難。
其結果是本地化趨勢日益明顯,汽車制造商增加了本地生產,擴大了本地供應商集群,并減少了對外國零部件的依賴。
特斯拉目前在全球運營著四個制造基地:兩個在美國,一個在中國,一個在德國。如果它想增加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就必須在其中許多國家建立自己的地位,而不僅僅是墨西哥,正如預期的那樣。通過本地化生產,特斯拉可以更好地應對每個市場的動態,但這也會因為沒有全球產品和供應而對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2、中國
主要挑戰是對中國的強烈依賴。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交付給中國。特斯拉與大眾、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一起,是最受中國需求影響的西方公司。
這種對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嚴重依賴在和平時期可能是積極的,但如果中國與美國/歐洲之間發生潛在的貿易/政治沖突,則可能成為詛咒。如果許多中國客戶繼續轉向,情況尤其如此。從國外汽車品牌到本土汽車品牌。
另一個威脅是中國汽車品牌電動車型的快速增長。電動汽車是中國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向海外拓展產業的一種方式。有超過 170 個本土品牌,其中許多品牌迎合與特斯拉類似的細分市場。

3. 車型陣容
特斯拉需要瞄準更多細分市場。這需要更廣泛和更新的車輛。ModelS已經有12年的歷史了,緊隨其后的是Model X。總體而言,特斯拉陣容的平均年齡為8.1年,范圍相當狹窄。面臨的挑戰是保持卡車和小型汽車等其他領域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4.新恐龍?
隨著銷量的快速增長(預計今年交付1.9-210萬輛汽車),特斯拉必須避免變得像業內其他公司一樣。這意味著日常運營和決策不會陷入內部官僚主義的泥沼。
靈活性是公司成功的主要特征之一。當一家初創企業成熟成為黃金時段公司時,通常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各個級別的各個流程。這對時間和成本有直接影響。
5. 新興市場
汽車行業通常關注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的情況。盡管該行業約占全球輕型汽車銷量的 22%,但它幾乎不包括世界其他地區。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超過 1700 萬輛汽車,但不知何故被排除在特斯拉之外。如果品牌真的想走向全球,就需要推出適合這些地區人口收入的專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