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專訪|不做井底之蛙:曾獲阿里巴巴投資,小鵬汽車創始人談創業和電動汽車
無論什么行業,如果創業成功,都不是小事。中國創業者何小鵬已獨立或與同伴共同創立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兩家企業。一家是2004年成立的UC瀏覽器開發商優視科技,另一家是2014年成立的電動汽車企業小鵬汽車。小鵬汽車吸引了阿里巴巴、IDG、晨興資本、紀源資本、小米、高瓴資本和紅杉中國等投資者。8月,該公司股票在紐交所上市交易。今天,何小鵬的身家已經達到41億美元。
何小鵬為什么如此成功?今年早些時候,何小鵬與福布斯中國進行了交流,談了創業和成就的話題。何小鵬說:“(譯自英文報道,下同)很多人說,成功只有很少一部分與看到大勢有關系。我倒認為,(看到大勢)實際是最重要的因素。“以下為采訪節選的中文譯文
何小鵬已獨立或與同伴共同創立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兩家企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福布斯中國:您為什么決定創業?
何小鵬:(譯自英文報道,下同)中國有“井底之蛙”的說法——一只青蛙一生待在井底,不往上走。創業是打破自己的天花板,往上走、往前走的非常好的方法。從物質的角度上講,道理也很簡單。大家都想創業,然后買房買車。
當然,至少還需要運氣好,需要能夠抓住大趨勢。很多人說,成功只有很少一部分與看到大勢有關系。我倒認為,(看到大勢)實際是最重要的因素。
UC之所以得以騰飛,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有一支非常好的團隊,大家能夠相互信任,一起前進,一起成長。
也就是在當時,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都在快速成長。手機的計算能力不足,需要擴大云計算能力。所以,我們打造了一款基于云的瀏覽器。我們有工具,有內容,也有服務系統,這些要素在一個相對好的時期結合在了一起。
福布斯中國:與阿里巴巴合作感覺如何?
何小鵬:阿里對UC投資了5至6次,后來又對小鵬汽車投資了幾次。我認為,每一次投資都是一張新的信任票。2014年底,阿里做出了決定,建議雙方一起做UC。當時,我和(馬云)馬老師談了幾次,能夠加入一家更大的企業,我感到很自豪。非常自豪。
福布斯中國:您為什么轉向進入電動汽車行業?
何小鵬:電動汽車要做很大的硬件,還有軟件。我必須指出,它可能讓人筋疲力盡。造車很難。復雜度很高。很多組成要素需要相互結合。供應鏈很長。如果任何一個要素沒做好,就可能導致很多問題。當大型硬件和軟件結合,當品牌、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整合,就完成了。此刻,您會覺得大家創造了一樣與互聯網產品、互聯網服務很不一樣的事物。就是說,這種自豪感是很不一樣的。我覺得,打造大規模工業產品是非常酷的事情。
福布斯中國:您如何招募小鵬團隊?
何小鵬:我去請(小米主要創始人)雷軍提供建議。他建議說,因為造車很復雜,所以需要更強大的團隊。小鵬汽車在兩年內招募了一支大約3,000人的團隊——整支團隊,從高層到中層和基層。我們特別想打造一支互補的團隊。成員有超過一半來自汽車行業。他們是汽車從業者,相對年輕,愿意傾聽、學習、自我調整。除此以外,我們大約三分之一的成員來自科技一側,愿意打造一種不同類型的智能軟件。我們在科技行業或互聯網行業的經驗豐富。我們還有少數同事來自金融及其他行業。我們希望,各位同事的不同思維能夠整合起來。
這是因為,智能汽車的基因與傳統汽車有根本的差異。汽車是基礎,是精髓。但是,其發展、演進、行業整體趨勢的推動力量是智能——是軟件。我們為思考這個問題花了大量時間。
我對我們目前的成績感到十分自豪。從我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團隊在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中相對較強。未來2到3年內,我們將會進一步整合,做得更好。我堅信,電動汽車是驅動車輛能源來源的改變。但是,智能化會為出行帶來更巨大的改變。我們有很多投資者都相信,能夠整合產品智能,并在高端至中端市場定位的企業,在市場中實際非常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