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預測:2030年,中國新上路的車輛中有五分之三是電動汽車
根據瑞銀的預測,中國的汽車電動化步伐將加快,到2030年,五分之三的新車將采用電池組供電。
瑞士銀行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660萬輛,約占所有新車銷量的25%;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將大幅增加到1800萬輛,約占新車銷量的60%。

這一預測比中國政府設定的目標更為樂觀。
根據中國政府的計劃,到2025年,新上路的汽車中有20%將是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這將意味著大約400萬輛這樣的汽車在路上行駛。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一份中國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目標是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占全國街道上新汽車的一半。
“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供應鏈效率很高。”瑞銀分析師Paul Gong表示。“電動車市場上既有傳統汽車制造商,也有創業企業。這是一個快速變化和充滿活力的市場。”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汽車制造商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多,中國的電動汽車車型也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多。(我們看到)科技巨頭也在積極參與,要么通過投資,要么通過軟件和組件開發,要么通過合同制造。”
他表示,與歐盟相比,中國的電動汽車普及率仍然較低,但中國完整的供應鏈和參與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將為行業的快速增長鋪平道路。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2%,至117萬輛。
在中國,特斯拉在中高端電動車市場遙遙領先。三個本土企業——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通過構建新一代智能汽車,可以與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和Y車型競爭。
瑞銀表示,到2040年,全球所有新車都有可能是電動汽車。
瑞銀本月早些時候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電池將是短期焦點,因為在供應(包括原材料)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成本需要繼續下降。”該銀行認為,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到2025年,汽車制造商將能夠實現傳統汽車與電動汽車的利潤率平等。
瑞銀表示,目前全球領先的特斯拉和老牌傳統汽車制造巨頭大眾將成為電動汽車生產的領導者。
該公司補充稱,特斯拉在電池、IT硬件和軟件以及創建生態系統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大眾擁有最好的可擴展電動汽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