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向上、燃油車向下“缺芯潮”或致國內汽車6月銷量同比跌超一成半
財聯社(北京,記者 劉陽)訊,第二季度最后一個月,芯片短缺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格外明顯。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重點企業旬報情況預估,6月,汽車行業銷量預估完成192.6萬輛,環比下降9.5%,同比下降16.3%。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4.9%,商用車銷量同比下降20.8%。1-6月,汽車行業累計銷量預估完成1280.1萬輛,同比增長24.8%。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6.2%,商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0.0%。
“二季度芯片短缺的影響比第一季度嚴重,部分車企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生產節奏,相對于企業原計劃產銷量,二季度實際產能可能降低10%左右。”中汽協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為15%,其中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
車企“黑6月”
截至7月7日,記者梳理了約20家國內乘用車企業6月銷量數據后發現,在芯片短缺等因素作用下,吉利、東風、本田、日產等企業6月銷量增速開始轉負。其中,吉利銷量100,163輛,同比下跌9%;東風乘用車銷量173,238 輛,同比下跌15%;本田在華銷量118,168輛,同比下跌19%。
“受疫情影響,去年整個一季度的銷量持續走低,到去年二季度有大幅度的增長,故而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同比增長比較突出,到了二季度銷量同比增長率下滑也是正常的。”汽車分析師任萬付認為,“第三季度一些企業的銷量還可能會更低。”
芯片短缺更在拖累著車企全年銷售節奏。根據記者統計,2021年時間過半,僅長安汽車、東風集團達成年度目標的50%,很多已公布數據企業半年目標達成率在40%左右徘徊。其中,一汽豐田完成92萬輛年銷目標的39%;吉利汽車完成153萬輛年銷量目標的41%。
“芯片影響將在近期快速緩解。”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表示,在市場供給改善和恐慌心態改善后,供需矛盾會快速緩解。“預計7月芯片供給明顯改善,8月則在生產端有有明顯體現。9月隨著更多產能的釋放,芯片問題應該基本解決。”
不過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看來,即便芯片問題得到解決,未來兩個月的市場數據仍不樂觀。
“7、8月隨著去年同期車市逐漸走出疫情的困擾,開始恢復性增長,低基數效應消除,同比增速放緩明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認為,疊加芯片短缺的影響,產品交付延期,對7月汽車市場銷售銷量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新能源的“節日”
值得留意的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銷量依舊為車市一抹亮色。7月6日,比亞迪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銷量達24.67萬輛,同比增長55.5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46萬輛,同比增長154.76%。
在此之前,造車新勢力亦率先曬出了6月份的成績單:蔚來以8083輛交付量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理想汽車以7713輛排名第二,小鵬汽車月交付6565輛位居第三,同比增長分別為116%、321%和617%;哪吒和零跑則以5138輛和3941輛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受不斷釋放的剛需及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向好的信心刺激,多家造車新勢力企業在6月創下新記錄。其中,理想在創單月交付量新紀錄的同時,其6月新增訂單量過萬,創下歷史新高;在單一車型交付上,小鵬P7以4730輛的交付量再次打破單一車型月度交付紀錄;而蔚來則首超月銷8000輛關口。此外,哪吒和零跑亦分別創下各自單月交付量的新高。
“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將延續高增長的態勢。”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續航里程的提升等,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新能源車市已經進入了真正的市場化階段。
7月6日,據公安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0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06%。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93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68%。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10.3萬輛,同比增加77.4萬輛,增長234.92%;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加47.3萬輛,增長74.94%。此前,根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實現46%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