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雷軍:還要再投100億美元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昨天(30日)下午,小米集團正式公告,公司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小米集團為何要造車?未來有哪些布局和規劃?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晚上也接受了財經頻道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 姜美羊: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雷軍也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過去的75天,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最后的反正很多支持我們造車,也有一些人提醒我們造車的風險,我覺得我們董事會和管理層也做了大量的評估的工作,我們最后下決心,我親自帶隊來造車,我是2013年就對電動車產業有了巨大的興趣,在過去的七八年的時間里面,我投資了可能接近十家智能電動車的這個領域的各種各樣的公司,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有是有一定的根基。
雷軍告訴記者小米造車將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新項目,雷軍表示:小米宣布智能電動汽車立項后,還會有一段時間認真做市場研究和產品規劃。在汽車行業里面,時間表是6~9個月時間,因為我們已經有些準備,我們盡量縮短產品規劃的過程。
記者:小米造車到底應該叫什么名字,有人說叫大米,有人說叫米車,您內心有些什么樣的設想呢?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我們現在還沒有結論,可能我們還需要再花點時間,認真的評估因為做一輛車的周期比較長啊,電動汽車可能快一點也需要三年時間,所以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決定叫什么品牌。我覺得先把產品做好是最重要的,因為其實越熱的話對我來說壓力越大,就怎么能做一款不辜負米粉期待的產品,這個期待越高其實你的壓力就會越大。
在發布會上,小米還發布了首款專業手機影像處理芯片。雷軍表示:過去4年,小米在芯片領域持續投入,在堅持自研的同時,還投資芯片產業上下游企業超過40家,總投資規模達到100億元。中國作為全球第一的芯片消費大國,近幾年中國采購的芯片已占全球芯片市場近一半的份額,小米芯片采購量的同比增速更是位居全球第一。如此大的采購規模,我們需要一定的國產化率,來平抑階段性的供需失衡。 以往,國外芯片廠商的影像芯片一年才能更新一次,無法及時高效滿足小米對影像技術提升的要求。通過自研芯片,我們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此時此刻不是手機芯片,是全球無論什么芯片都缺貨,而且缺貨可能會持續兩年,所以消費者可能會感受到的是消費電子的產品越來越難,越難買,而且也越來越貴,主要是芯片全球性大缺貨。為什么要做這個芯片,我們還是需要攀登技術的制高點,因為我們對整個硬件工業越了解,硬件工業大量的技術門檻和技術積累最后都是用芯片形式來體現,我覺得小米想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技術公司的話,我覺得芯片這個制高點是我們不得不干這件事情,核心競爭門檻最終都體現在芯片上,所以當一家優秀的智能硬件的公司,最終他們都會做自己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