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現階段重型汽車不可能用純電動
“不可能搞純電的。當前對新能源這個問題,很難準確把它說清楚,但在重型汽車(領域)不可能用純電動,這是我的判斷。”在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全球化與開放合作論壇”上,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集團、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發表了對商用車未來技術路線的看法。
內燃機是否會被電動機取代,未來商用車的最終技術路線是柴油機帶電機、是純電動還是混合動力或者是氫燃料?一直是行業內熱議的話題。
“我理解就是,未來長途運輸還得以重型柴油車為主,短途可能要逐步會被混動取代。由于法規的要求,(加上)客戶的需求,燃料電池發動機可以視為未來重型汽車的一個終極技術路線。”譚旭光分析稱,“重型汽車領域,即使是混合動力也得分在什么場景下,有牽引車跑2000公里,有短途運輸車跑300公里、500公里,所以說,未來的市場需求是多元化。”
“這個(市場)對動力系統的多元化要求,對一些新科技的要求,逼著我們要做好各種準備。”譚旭光表示,“客戶說,我不買柴油車,我要買混動的,我不能告訴他,我只有柴油車。那要是我只做混動,人家跟我說要買柴油車,我沒柴油車(也不行)。作為一個企業,各種技術路線都要做好充分準備,而且是做好具備商業化的充分準備。”
“到底是氫燃料發動機還是固態氧化物燃料發動機,現在我很難一句話說清楚。”譚旭光表示,“現在,中國市場很多人在炒作氫燃料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不是到處都有氫。有些城市炒概念說,我這是氫能城市。(那么)你這個城市用什么,用空氣提煉氫,還是用太陽能提煉氫,或者用天然氣提煉氫,其實沒那么簡單。”
“在山東,為什么這么做?”譚旭光進一步分析稱,“是因為,山東擁有巨大的氫能資源,每年290萬噸的氫能,有這種特殊條件,國家也把這個重大科研專項給了我們。”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初,山東省啟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將氫能產業發展作為重要發力點之際,濰柴結合山東半島氫能資源和產業優勢,在山東率先建立全產業鏈燃料電池產業化示范工程。
據悉,在氫燃料電池開發方面,濰柴集團選擇與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以及博世合作。譚旭光表示:“巴拉德主要是在堆上做一些合作,跟博世是在系統上。現在每一個公司想獨立地控制住哪種技術,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必須是合作。我在前幾年又發明了個新詞,中國語言比較豐富,叫‘競合理論’,競爭的競,合作的合,沒有競爭就沒有合作,有了合作也必須有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就不能推動社會進步。”
(編輯:張碩;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