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巨頭的電動戰略越來越明確,自主品牌還能靠電動曲線超車嗎?
經過的發展,電氣化已經成為傳統汽車企業痛苦而不情愿的選擇。放棄一個世紀的技術積累,轉向電動汽車同樣困難,然而面對汽車市場新勢力汽車企業,沒有人愿意放棄這塊蛋糕。
通用汽車:曾經折戟沃藍達,但電氣化戰略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
同期推出的沃藍達和日產聆風豐田普銳斯共同開啟了新紀元新能源開發。當時沃藍達采用了增程混合動力技術,不僅大大降低了油耗,還減少了排放。然而由于技術和成本的復雜性,這款風靡十年的汽車終于停產了。如今在增程電動車領域,除了寶馬i3之外,能夠以上市命名的ONE等車型屈指可數。
沃藍達的停產并不意味著通用汽車將放棄其電動戰略。早在通用汽車就宣布計劃在前在全球推出超過20款純電動汽車車型,未來大品牌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的所有車型都將通電。同時MarkReuss,負責產品開發、采購的通用汽車執行副總裁曾說過:“通用汽車相信未來將是一個全電動化的時代。”
據海外媒體報道,通用汽車正積極推動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合資企業,并成立新的電池廠,以滿足電氣化戰略中的電池需求,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通用汽車已經開始押注于未來能源結構的純有軌電車的發展。
大眾:不要做傳統的烈士,電動布局比之前的計劃更快更暴力
從甲殼蟲到高爾夫,從捷到帕薩特,邁騰等等,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眾不僅享有全球聲譽,而且在中國汽車市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傳統能源市場汽車并沒有讓公眾沉迷于過去“功勞簿”,現在,是時候輸入新階段。
大眾汽車集團在廣州舉辦“遇見新大眾”主題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大眾汽車不僅帶來了全新的品牌標識和設計理念,而且還推出了ID,家族重型車輛。在此次活動中,大眾不僅展示了四款帶有新標識的新車型,還發布了首款純電動ID,型號ID用于中國,我們已經看到這個SUV將在12個月內開始量產。此外,大眾還宣布掀背車型ID,3款將由上汽大眾生產。
早在年初,大眾汽車就宣布開放MEB平臺,甚至面向競爭對手。這意味著大眾汽車已經制定了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平臺戰略,未來不僅會生產產品,還將成為技術和標準的輸出國。
根據大眾汽車宣布的戰略,大眾所有車型最遲將在實現電氣化,大眾汽車將在現有車型的基礎上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到大眾汽車將擁有10款純電動ID車型。戰略的實施將得到MEB平臺的支持。相應地,到大眾汽車將在全球范圍內生產和銷售超過100萬輛電動車,其中左右的三分之二將由中國生產。
一系列的大動作,如斬斷諸多亂象,表明大眾汽車決心在中國乃至全球啟動電動戰略。
豐田:混合燃料和氫燃料不會阻礙未來
在1987,豐田推出了一款可用于城市代的低速純電動汽車EV30。另外,豐田RAV4EV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在2012,豐田和特斯拉共同開發了第二代RAV4EV。然而由于市場反應平淡,豐田最終放棄了這條技術路線,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上。很多時候,外界一直認為豐田的電氣化戰略布局過于保守,但事實上豐田混動車在全球的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輛。
如果說幾年前豐田推出的零星電動車只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現在豐田已經越來越認真。底,豐田汽車成立EV企劃部,推動純電動汽車布局。成立不到兩年,豐田發布了最新計劃,宣布預計將銷售約550萬輛電動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將有10款,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剛剛結束東京車展,因為領隊豐田占據了主位置。在展示了自動化和未來旅行生態的一系列前景之后,更多的純電動概念車也被引入。然而電動汽車中豐田的選擇是獨一無二的,有兩種“老頭樂”四輪兩座和單座無人駕駛汽車。雖然這些精致廉價的汽車在中國還沒有走上追求大空間、長續航的純電動道路,但他們并不是國內的老年步行者。無論如何,豐田的純電動之路已經開始步入正軌。
由此可見,豐田擁抱純電動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企業電動戰略布局歷史上的必然選擇。
之前,政策已開始轉向,高補貼將更多地向基礎設施運營設施傾斜,高車補貼將于全部退出;雙積分規則進一步調整,提出更高的能耗要求,為建立更長期的經營機制提供了基礎;隨著外資股權比例的進一步放開,新能源車企業將同時面臨合資企業和傳統燃油汽車企業的多維巨頭競爭。
加入豐田和大眾等跨國巨頭集團,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無疑是一件好事,但一旦“狼”來了,那些仍在各地集資、遲遲不能實現量產的獨立汽車企業,成功的機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