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稱到2030年只有1/7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能盈利
07/15 10:00
IT之家
391
0
西方汽車制造商一直對來自中國快速發展、價格極具侵略性的電動汽車競爭感到擔憂。但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品牌也正面臨著來自國內競爭的壓力,專家認為,到 2030 年,只有七分之一的中國電動汽車品牌能實現盈利。

據 Alixpartners 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 137 個電動汽車品牌,但該公司分析師認為,到 2030 年,只有 19 個品牌能夠實現盈利。
如此高的淘汰率預測源于過去幾年在中國國內市場持續不斷的殘酷價格戰,并且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像比亞迪這樣占主導地位的公司擁有著可觀的利潤空間,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壓低價格,擠壓利潤微薄的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而這些競爭對手為了維持市場份額別無選擇只能加入降價潮。
Alixpartners 稱,價格戰已經讓一些中國品牌付出了慘痛代價,包括 2023 年申請破產的威馬汽車,Alixpartners 預計還會有更多品牌步其后塵。據彭博社報道,分析師預測無法盈利的品牌將被迫完全退出該行業,或者改變策略,只追求汽車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
與此同時,比亞迪和特斯拉等巨頭將進一步鞏固其地位。上個月,Alixpartners 專家表示,他們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汽車制造商將占領全球汽車市場 33% 的份額。
IT之家注意到,該報告還披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細節:新興電動車品牌的汽車工廠工人,每個月最多加班 140 個小時,是傳統汽車制造商工廠工人的 7 倍之多(最高 20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