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拿下夢幻開局
從上半年的出口數據來看,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已經獲得了良好開局。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發布的《2023年6月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分析》顯示,今年1至6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234.3萬輛,增速高達73%。而2021年和2022年全年中國汽車出口為219萬輛和340萬輛。
連續三年的汽車出口大幅增長不僅體現在“量”上,更是“質”的持續提升。一方面,2023年汽車出口均價已達2萬美元,相較2022年的1.8萬美元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均價達2.4萬美元,較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均價1.4萬美元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從出口區域和品類上細分,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
山東煙臺,大批出口商品車在煙臺港集結等待裝船。
但接下來,他們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
在比亞迪、蔚來、名爵等先頭部隊的沖鋒下,歐洲人對中國車的刻板印象已經大有改善。但與此同時,由于法規政策變化和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對歐洲人來說,來自中國的進口車將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具有成本優勢。
據汽車咨詢公司Inovev稱,今年迄今為止在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中,8%由中國品牌制造,比去年的6%和2021年的4%有所增長。
根據安聯公司的研究,到2025年,至少有11款全新的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將在歐洲推出。
這一趨勢讓西方汽車制造商感到焦慮。例如,Stellantis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上個月表示,高性價比的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入侵”歐洲。但他們也在用自己的電動汽車陣容攻勢進行反擊,并計劃削減制造成本和價格。
低成本或難以維持
中國品牌電動車的“王牌”是低廉的價格。
據Jato Dynamics的研究稱,2022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不到32,000歐元,而歐洲市場的電動車均價約為56,000歐元。而要在歐洲賣得和中國一樣便宜,顯然難以短時間里實現。接下來,正如唐唯實所說,隨著西方品牌開始實施降本措施,中國品牌可能會面臨競爭對手的性價比越來越高的局面。換言之,歐洲市場也要開始卷起來了。
新能源汽車充電
吉利旗下電動車品牌極氪的歐洲首席執行官Spiros Fotinos表示,物流、銷售稅、進口稅和滿足歐洲認證要求都會增加極氪在歐洲賣車的成本。
在歐洲暢銷的中國品牌名爵(MG)表示,其最大的挑戰是通過吞吐能力已經飽和的港口將汽車從中國運到歐洲分銷點,因為時間線會拉得很長,這無疑會增加額外開銷。
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愛馳汽車的海外負責人Alexander Klose表示,歐洲人偏好長途駕駛,這需要電動車提供大容量電池,也會增加成本。
建立消費者信任需要長期努力
雖然一些中國品牌,如MG,在歐洲廣為人知,但其他品牌如小鵬和蔚來,都需要在歐洲進行緩慢的市場教育過程。
調查顯示,歐洲大多數潛在的電動汽車買家對購買中國汽車猶豫不決。這就像數十年前,日韓車企在進入歐美市場時遭遇的不信任一樣。現在的中國品牌需要為贏得用戶信任和適應歐洲人品味而進行長期努力。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6日,德國科隆,比亞迪概念店內的比亞迪Atto 3。
在2022年YouGov調查的1629名德國消費者中,只有14%知道比亞迪,比亞迪是僅次于特斯拉的世界第二大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相比之下,有17%的人聽說過高檔品牌蔚來,有10%的人知道領克,8%的人知道小鵬。
調查顯示,在95%了解特斯拉的消費者中,有10%會考慮購買特斯拉作為他們的下一輛車。但在了解某個中國品牌的人中,只有1%或更少的人會考慮購買一臺。
《路透社》援引一位愛馳汽車員工的話表示,由于擔心消費者對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猶豫不決,它決定不宣傳其中國背景——在生意面前,這家公司準備暫且擱置一下民族自豪感。
中國車企正在通過自身過硬的成績打消歐洲人的刻板印象。幾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根據歐洲安全標準獲得了五星級安全評級,遠遠超出了法律要求。比如,蔚來ET5和ES7(在歐洲叫EL7)雙雙獲得了Euro Ncap 2023年五星安全評級。
極氪歐洲首席執行官Spiros Fotinos表示,它將尋求通過試駕活動和展廳營銷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歐洲消費者可以在那里親自評估極氪電動汽車的質量。“當他們接觸到產品時,與他們熟悉的歐洲產品相比,質量和規格要高得多。這會讓他們大吃一驚”Fotinos說。
為了進一步了解歐洲消費者喜好,中國車企也開始了“在歐洲 為歐洲”戰略。廣汽集團在米蘭開設了前瞻設計中心。長安汽車早在2006年就在意大利都靈注冊了長安歐洲設計中心,而江淮汽車也在2021年在都靈建立了設計中心。
最后
為了表達深入歐洲腹地的決心,由中國機構舉辦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將于今年9月在慕尼黑車展期間舉行,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之外的國家舉行。
不過,盡管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們都擁有宏偉的歐洲藍圖,但他們在那里面臨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根據汽車數據跟蹤網站EU-EVs的數據,2022年,比亞迪在歐洲14個主要市場中僅持有0.3%的市場份額,而2021年進入歐洲的小鵬和蔚來分別占該地區的0.1%。
當地時間2023年1月9日,德國勃蘭登堡州,特斯拉Model Y車停放在機場停車場上。
8月份,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程度遠遠不夠,出口多年,當下不算‘起步’,但是出口規模始終較小,只是近年車企才開始注重國際市場。”陳士華認為,此前中國車企出海分散在多個國家、地區。
同時,他提醒,對于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說,應該注意風險,布局時要有重點,不要到處“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