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擴產轉型純電動汽車提速
極客網·極客觀察10月18日(文/水木)幾乎可以斷定,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市場磨合期后,目前人們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心智正在日趨成熟。首先,從整體乘用車市場數據來看,燃油車銷量持續疲軟,而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其次,今年前九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反超去年全年,持續保持年同比較大增幅;第三,今年的國慶假期出游間凸顯的“車多樁少”問題從側面再一次證實了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有必要擴建,以滿足合理匹配。
無論是從政策面還是市場面來看,受多重利好疊加刺激,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加速發展快車道。各大頭部車企也紛紛開始實施了擴大產能的相關計劃和動作。
前日,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市順義區正式開工,該工廠擴建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過60億元,計劃將于2023年年底投產,將實現年產10萬臺純電動汽車的產能。同時理想汽車常州工廠完成生產線升級后,產能將達20萬臺每年。
除理想之外,包括蔚來、小鵬作為國內第一梯隊的造車新勢力,也不甘人后,都在加緊擴大產能。
蔚來合肥生產基地目前年產量在12萬臺左右,其中生產線整體升級將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升級后產能將達到24萬臺,通過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將年產能提至30萬臺。
小鵬肇慶生產基地也在今年10月份正式下線,該基地于去年開工擴建,產能將達到10萬臺每年,另外今年8月份小鵬汽車肇慶二期項目也正式簽約動工。結合一期項目,屆時總產能將達到每年20萬臺。
造車新勢力紛紛開啟你追我趕模式,除了在銷量上比拼,產能的擴大將進一步為獲取市場主動權而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新工廠擴建后,輸出的10萬臺產能將清一色為純電汽車。這或許表明其一直采用的“增程式”,將逐步被放棄,回歸純電隊伍。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理想可謂是“保守派”,其增程式模式本質上可以理解為油電混動,優勢在于不存在續航里程問題,另外可以懸掛“綠牌”。不過,也正是采用增程式,近幾年理想的銷量始終居于同行高位,盡管車型單一。因為其不僅解決了用戶的續航焦慮,而且也滿足了用戶對綠牌車的需求。
不過在來勢洶洶的純電大潮中,增程式注定會退出歷史舞臺,這一點從理想漸進式回歸純電方案,也得以窺見一斑。
今年2月份,上海發布了《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也就說,從2023年開始,如理想這類采用“增程式”技術的混動車型,將被排除在“綠牌”之外,如果該政策陸續被各地效仿,那么對于理想來說將被極大地擠壓市場空間。長期來看,諸如混動類模式將無用武之地。
所以,對于理想來說,北京新工廠擴建后年產10萬臺的純電產能,表明其正在加速推進向純電車領域轉型,不過放棄增程式后,理想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盡快車型的豐富程度,畢竟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小鵬還是蔚來,都要比理想的節奏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