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補貼1萬元:廣州出臺促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
3月31日,《廣州市鼓勵支持個人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印發實施,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并使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含油電混動,以下簡稱新能源汽車)給予綜合性補貼,最高補貼1萬元。
根據《指引》,補貼對象為2023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在廣州購買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車(以發票日期為準),并在2024年1月31日前完成注冊登記的個人消費者。
對符合申領條件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以下補貼: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含稅價(以下簡稱“車輛價格”)在10萬元(含)至15萬元,補貼10000元/臺;車輛價格在15萬元(含)至20萬元,補貼8000元/臺;車輛價格在20萬元(含)以上,補貼6000元/臺。

同時,《指引》也對參與補貼的車輛明確了三點要求:一是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等的新能源汽車;二是在廣州市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申領信息系統登記,并接入市新能源智能汽車大數據監測平臺;三是按照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原則,車輛在能效、低碳、智駕、智控、動力、能耗等領域符合相關條件(所有車型均需滿足基本條件和對應任一項指標先進性條件),并實現規模化推廣應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參與補貼的純電車型續航需超過400公里,電耗小于等于13.8kWh/100km;插電混動車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動機排量大于1.8L,WLTC等效全電里程大于等于100km,另一種為發動機排量小于等于1.8L,WLTC等效全電里程大于等于45km;非插電混動車型需滿足發動機排量小于等于2.0L。且前述車型均需在能效、低碳、智駕、智控、動力、能耗等領域符合某一相關條件等。
事實上,為刺激汽車消費,自3月以來全行業掀起降價浪潮,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車熱情;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河南、上海、浙江、黑龍江、吉林、山西、云南、海南、貴州、天津、北京、西安、杭州等多地均出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
比如北京明確延續執行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符合申領條件的車輛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可獲得8000元或10000元補貼;杭州對符合條件的久搖不中者、人才、多孩家庭等個人以及重點企業,可直接申領小客車指標;西安對在西安市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并上牌的消費者給予補貼,補貼金額為2000元-6000元不等;為進一步激發汽車消費活力,廣州2月份提出,2023年上半年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并臨時放寬非本市戶籍人員申請節能車增量指標資格條件。
“未來新能源車對于整體車市的拉動作用會日益凸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對于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和支持政策也將逐漸由購車層面轉向使用層面,比如在停車費和道路通行費減免、保險購置、優化充電設施分布等方面,研究新能源汽車使用環節具體便利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已步入市場化發展階段的新能源車大概率會率先實現正增長,對汽車市場回暖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不過,今年以來,國內車市疲軟,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1-26日,全國新能源車市場零售38.7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0%,較上月同期增長1%。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15.7萬輛,同比增長18%。
乘聯會方面指出,隨著各地政府和車企積極開展促銷活動,車市的消費熱度緩慢回升。另外,從3月前四周來看,終端客流的轉化率不高,消費者觀望情緒重,整體需求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