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恐懼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據稱短程使許多人不愿購買電動汽車。新的電池技術表明,1000公里不再是一廂情愿。

當人們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時,有兩件事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汽車的價格和續航里程。每輛當前可用的電動汽車每周最多必須插電一次。甚至不必總是將電池充電至 100%。80% 就足夠了,特別是因為許多車輛可以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從 30% 充電到 80%。
然而,許多人擔心被困在他們的電動汽車上,或者因為電池需要充電而不得不中斷更長的旅程。汽車制造商巧妙地將恐懼作為賣點。他們以特別大的范圍宣傳他們的車輛。例如,電動汽車先驅特斯拉(Tesla)從不厭倦指出其長續航車型仍然優于所有其他電動汽車。
然而,制造商之間在范圍方面的競爭導致了兩難境地。較大的電池只能安裝在較大的汽車中,但客戶要求較小的中檔車型,此外,電池仍然非常昂貴。你擠進電池的瓦數越多,價格上漲就越高。此外,客戶對價格很敏感:如果某款車型的價格比競爭對手高,他們就已經決定不買了。
一次充電可行駛 1,200 公里
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就在汽車本身的電池組中,更準確地說是:電池的化學成分。這就是初創公司發揮作用的地方。汽車行業仍然缺乏制造電池的專業知識。許多制造商已將這項工作外包給專業制造公司,但他們的研究進展緩慢,并沒有產生預期的結果。現在面臨時間壓力的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多地環顧初創市場,并找到了他們正在尋找的東西。
去年,一家美國初創公司電池制造商的開發人員將他們的電池安裝在一輛特斯拉上,并通過新的儲能系統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1,210 公里的續航里程。據該公司稱,這是通過將電池中的能量密度比原來的電池增加一倍來實現的。
這家初創公司的技術——當然是秘密的——給寶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巴伐利亞人在 2020 年收購了這家初創公司。
比特斯拉好嗎?
歐洲也有初創公司希望擴大電動汽車的范圍。例如,來自瑞士的Innolith也在處理電池的能量密度。該公司聲稱在測試中達到了每公斤 1,000 瓦時。相比之下:特斯拉電池的能量密度目前約為每公斤 250 瓦時。這些能量密度是否也可以在量產中實現?畢竟,該范圍內已經有 300 瓦時的電池。這將使特斯拉的續航里程從 630 公里增加到大約 750 公里。
美國初創公司SolidEnergy Systems(簡稱 SES)正在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它依賴于固態電池,其中能量通過固態導電材料而不是通過液體傳導。據該公司稱,SES 開發的儲能系統每公斤應提供 500 瓦時,這將使特斯拉的續航里程增加一倍。該公司去年首次公開募股后估值 36 億美元,但尚未證明其技術在日常運營中的表現。
然而,這些例子表明,單靠汽車行業將不再確保下一次重大技術飛躍。開發新電池、設計電動汽車并確保對續航里程的恐懼將很快成為過去的,都是初創公司。駕駛電動汽車行駛 1,000 公里而不停車充電——這將很快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