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電動汽車要咸魚翻身?
近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隨著比亞迪、吉利、長安的妥協,增程式技術的發展已經迎來了新轉機。“某企業關于增程落后的營銷規劃可以停止了,省點錢干正事吧。”這樣的言論不禁讓人聯想起其與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兼魏牌首席執行官的李瑞峰的嘴仗。
隨著銷量的增加,更多車企加入增程式產品陣營,增程式電動汽車這種曾經備受質疑的產品似乎要“咸魚翻身”了,且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
1
更多車企加入增程式陣營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增程式電動汽車被作為插電式混合動力(以下簡稱“PHEV”)的一種車型合并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PHEV的銷量達到了151.8萬輛,同比增長了151.6%,遠高于純電動汽車的增幅。今年1月,PHEV的銷量高達12.1萬輛,同比增幅達到了42.5%,相較于純電動汽車同比18.2%的降幅,在增程式電動汽車推動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增速進一步提升。從車企端公布的銷量數據看,增程式電動汽車可謂一路高歌,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單純依靠增程式電動汽車一種車型打市場的理想汽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月,理想汽車交付量達到了21233輛,不僅高居造車新勢力銷量首位,也成為惟一一家當月銷量超過2萬輛的造車新勢力企業。這2萬多輛的銷量成績來自三款增程式電動汽車,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ONE。理想汽車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已經累計交付27.25萬輛。此外,推出增程式電動汽車車型的嵐圖、問界、長安深藍等品牌也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銷量的高速增長,讓越來越多的車企紛紛加入增程式的陣營。2月9日,零跑C11增程版開啟預售,這款緊跟理想L7上市的增程式車型,寄托了零跑汽車對銷量的巨大期待。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透露,今后零跑將加快“增程+EV”的組合拳。根據規劃,此后零跑汽車每款產品都將發布純電動和增程版,零跑C01增程版將于7月發布,零跑汽車還將于2023年下半年發布B系列產品。哪吒汽車增程式車型的推出比零跑汽車要更早一些,哪吒S增程版率先將增程式產品的價格區間下探到20萬元,一舉擴大了增程式的銷售范圍。傳統車企中,長安、吉利等企業也開始向增程式技術邁進,產品的增多和市場接受程度的提高,讓增程式技術市場更加火熱。
2
增程式技術摘掉落后帽子?
一直以來,比亞迪都在堅持PHEV和純電動兩種技術路線。在新能源汽車初始階段,盡管PHEV不被北京在內的很多地方政府“支持”,但比亞迪一直在堅持推進這種“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產品,并依靠持續的技術提升和市場推廣完成了企業的電動化轉型,成為年銷量超過180萬輛的新能源車企,并影響更多合資和自主車企推出了PHEV車型。
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很多車企都曾經對增程式技術路線提出質疑,最著名的就是去年李瑞峰與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首席執行官余承東關于“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的網絡論戰。余承東認為,在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式技術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模式,并推動問界M7增程式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應用。李瑞峰則使用#余承東稱增程車不夠先進是胡扯#的話題公開唱衰增程式是落后技術,力推長城汽車堅持的智能DHT串并聯技術。
事實上,車企圍繞技術路線的爭論,根本目的還在于推動自身堅持的技術路線產品的市場銷售。如今,在理想汽車的帶動下,增程式電動汽車取得了銷量的巨大進步,消費者用實際行動的支持,似乎讓增程式技術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在使用便利性更強的加持下,增程式電動汽車階段性地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推進這種技術的市場化。正如余承東所言,增程式技術是目前更適合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
3
技術水平仍有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相關單位針對增程式電動汽車進行了系統研究,并編寫發布了《中國增程式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提出,增程式技術在能耗、排放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但要想實現更好的市場化發展,仍需在技術、市場推廣等多層面持續推進。
《報告》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車已處于爆發式發展階段,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包括充電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補能體驗較差等。增程式電動汽車是一種配備車載輔助發電系統(即增程器)的電動汽車,由發動機、發電機和控制器等組成,當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無法滿足車輛續駛要求時,增程器為車輛動力系統提供電能。相較于PHEV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架構更加簡單成熟。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汽車產業電動化過程中的重要產品,可以較好地平衡純電動驅動和補能體驗,有效應對和豐富出行場景,減少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報告》預計,到2025年,增程式電動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0萬輛,保有量有望突破150萬輛;2020~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60%。
更多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讓增程式電動汽車不斷迭代優化,產品逐漸豐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同時,這項技術也存在一些痛點。首先,增程式技術需要全新的平臺開發,傳統的燃油汽車平臺無法合理兼顧發動機、驅動電機、動力電池及增程式發電機的布局,技術難點有待攻克;其次,多數增程式系統是動力電池組電量耗盡時才開始充電,內燃機多通過提高轉速來加大發電量,整體的動力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再次,增程式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要處理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增程模塊的散熱問題,涉及的部件多,如何提升能量利用率成為難點;最后,增程式電動汽車從電控系統技術架構到整車的難度系數高,當前增程動力系統對專用內燃機的熱效率要求較高,物理集成、控制系統開發存在一定難度。
面向未來,增程式電動汽車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更好地解決這些技術問題、不斷提升技術水平,還需要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在內的各方攜手前進,大力推動增程式的市場化發展進程。
文:王金玉 編輯:郭晨 版式: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