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125萬,召回10萬+,“春天”不再屬于新能源汽車?
在過去的2018年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春天”。2018年新能源汽車共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了61.7%。而且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達到了261萬輛,同比增長70%,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遠超預期。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是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召回率也是居高不下。根據新京報3月13日消息,國內新能源汽車2018年召回已經突破10萬輛,與整體銷售125.6萬輛相比,整體召回率頗高。新能源汽車召回主要涉及制動助力真空泵、半軸和安全氣囊等問題。

除了以上問題召回之外,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還存在性能上的顧慮。主要表現在續航里程方面、配套等方面。續航里程決定了消費者用車的便捷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已經突破了500公里,但是實際駕駛過程中續航里程還是普遍偏低。
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
現在新能源的整體增長幅度已經超過傳統燃油車,但是就市場目前來看,仍然是燃油車占據絕大部分份額。因為燃油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本身性能相對穩定,而且后期配套設施完善,所以用車更為方便。而新能源汽車于是新興行業,配套的設施不完善,阻礙了汽車進一步發展。如果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續航里程。這里所說的續航里程并不是說網上的“60等速”,而是提高的實際續航里程。”60等速“雖然數據上看起來更為漂亮,但是實際上是過程中表現只有消費者自身清楚。

其次,完善后期市場。完善后期市場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充電問題,二就是后期維修處理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充電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消費者。充電樁或者是換電站的布局不是很完善,導致充電困難,從而整體影響便捷性,而后期維修處理同樣不可忽略。
新能源汽車后期維修專業技術人才少,維修成本較高,維修價格也是高昂。另外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店面少,一般汽車發生質量問題只能去4S店進行維修,增大了用車的后期成本。所以可以培養更多的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人才。

最后,加大政策引導力度。現在對新能源汽車政策引導力度雖然較大,但還是有一定的局限。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引導,不僅僅要從整車補貼上的入手,還要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對動力電池生產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技術的發展。
最后一段話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現在燃油車保有量高,尾氣等加劇了空氣污染。而新能源汽車尾氣排放低,后期用車便宜,也更符合消費者需求。不知大家是怎么人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