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環境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高增幅夢能否實現?
近幾年,國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的非常活躍,因為車企都非常清楚,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可能是大家彎道超車的一次機遇。
說到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面對現在整車市場增速放緩的弱勢環境之下,比亞迪會是怎樣的表現呢?
7月2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19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目前雖然整車市場環境不利好,但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還會達到70%—80%的增幅。
也就是說即便是按照70%的“保守”增幅來計算,去年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24.78萬輛,今年需要達到大約42萬輛的銷量,才能達成目標增幅的KPI。
在國內新能源車車補下滑以及新能源車市場增速放緩的前提下提出這樣的增幅,比亞迪哪來的底氣?其有望實現這個增幅夢嗎?
實現70%~80%的增幅 比亞迪哪來的底氣?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以說是一騎絕塵。或許正因為如此比亞迪才敢有這樣的底氣來挑戰驚人的增幅。
中國汽車市場在連續高速增長了28年后,在2018年迎來了“急剎車”。
據中汽協發布的2018年國內汽車銷售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共計2808.06萬輛,同比下滑2.76%。在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的情況下,比亞迪雖未完成既定的60萬輛銷售目標,但仍同比增長22%,其中新能源車表現最為亮眼,交付新車24.78萬輛同比增幅達到了99.8%。
同時,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達到100%,銷售24.78萬輛,連續4年全球第一。
而根據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的占比來看也是呈逐年遞增趨勢。從2016年的22.75%、2017年的27.73%、2018年的47.59%,再到今年比亞迪發布的2019年首張成績單,其1月累計銷售新車4.39萬輛,其中燃油車1.52萬輛而新能源則交出2.8萬輛,同比暴漲291%。
據以往的汽車銷售行情來看,1月份本是新能源車型的銷售淡季,但比亞迪新能源卻完成了月度銷量首超燃油車的壯舉。
縱觀行業內,在經歷了2018年的市場寒冬之后,今年新能源汽車走的也并不順利。
比如,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生產7.7萬輛電動車,交互6.3萬輛。交互年環比下跌了31%。另外,體現在凈利潤上,同比雖有收窄但仍虧損6.68億美元,這也是其在此前連續兩個季度取得盈利后再次出現虧損的局面。市場似乎透露出對特斯拉汽車的需求疲軟。
而蔚來汽車今年因汽車自燃等硬軟件問題一度遭遇了輿論風波,其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表現似乎也是不盡人意,虧損持續且同比增加、車輛銷量下滑、營收腰斬。
在車輛交付方面,數據顯示,共交付3989輛ES8,而2018年第四季度為7980輛,交付量出現了50%的下滑。其汽車銷售額為15.352億元人民幣(2.288億美元),同上季度相比減少了54.6%。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車銷售毛利潤率也由上季度的3.7%變為負7.2%。
而回頭來看,在國內宏觀經濟尤其是汽車行業表現低迷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事態之下,比亞迪能有此喜人的表現,實屬難得。
同時,比亞迪還大打新車戰略,以此促其達成銷量目標未免不是個好方法。
據悉,今年比亞迪會推出多款新車,比如“王朝”系列,以及e1、e2以及S2等將全面覆蓋小轎車、SUV、MPV領域。作為當前新能源車型最為豐富的汽車品牌,在性能和續航里程上相比同級也更具優勢。
如果比亞迪能按照去年下半年的銷量軌跡,那么這個增幅還是有望輕松實現。其2018年6至12月,新能源車的銷量達190015輛,占據全年銷量的76.7%,其中銷量最高的12月銷售4.7萬輛。
但今時不同往日,比亞迪能否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呢?
沖刺銷量目標路上 隱憂不少
2019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累計銷售84.14萬輛,同比增長52%,增速較前兩年大幅回落。盡管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創下了佳績,但想要實現70%—80%的增幅,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下滑的環境以及多方挑戰之下,怕還是有難度的。
1、補貼政策下滑影響銷量 高資本消耗嚴重
眾所周知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的脫穎而出,跟國家補貼也是分不開的。據統計,近九年來,比亞迪計入損益的政府補貼總額已經超過100億元。而如今面對補貼政策的褪去,比亞迪的銷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從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銷售正處在逐月放緩的狀態便可感知一二。自今年3月份國家發布補貼減少的消息后,其銷量便出現腳步放緩的趨勢。3月銷量是3萬輛,4月為2.4萬輛,而5月份已經降到2.2萬輛。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雖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但這個行業相對燃油汽車來說,也暴露露出了各種問題,譬如技術不成熟,資本消耗較大,看看國內蔚來、小鵬汽車等每年過百億的凈虧損就會明白這個行業是多么的燒錢。
當然,比亞迪也不例外,從公司2018年三季度財務數據看,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68.85%(去年同期為64.26%),其中短期借款已經從2017年三季度的353億元,增長至412億元;財務費用由2017年三季度的16億元,增長至22億元,而同期公司的凈利潤才不過15億出頭,比亞迪的財務壓力可想而知。
2、行業內其他車企紛紛進駐 瓜分新能源市場蛋糕
就目前汽車市場發展的方向來看,今后必定會是新能源汽車的天下,即使目前比不過傳統燃油型汽車,但隨著以后排放要求的越來越高,各大車企的研發重心也會發生改變。
新能源車市場將成為一塊大蛋糕,各大車企爭相涌入瓜分。比亞迪面臨的競爭者也會越來越多,挑戰自然有增無減。
除了國內目前的蔚來、小鵬汽車外,北汽、長安等紛紛入局。當然,面對國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力,合資車以及外國車企企自然也不會就此停滯不前,比如別克、寶馬等爭相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強大競爭對手特斯拉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其上海工廠將在今年年底投產Model 3,未來上海工廠將爬坡到每周三千輛的產能水平,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在通過拆分其亞太業務部,并組建一個覆蓋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和澳門的大中華區新部門,進而實現其亞洲業務板塊的重組。此外,特斯拉位于歐洲的超級工廠亦正在籌備中。其瘋狂的擴張計劃正在全球上演。
另據最近消息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交付量超過預期,本月2日消息發布后其股價出現9%的強勁反彈。而在最新的 OTA 版本 2019.20.4.5 中,特斯拉發布了一個全新的待命模式,進一步推出增強版召喚模式。這無疑增加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競爭力。
面對特斯拉這位強勁對手激進的擴張計劃,比亞迪該如何坦然面對?未來其銷量冠軍地位還能不能繼續保持將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再者,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蔚來,目前雖因財報以及種種硬軟件問題遭受了輿論風波,但其近期進行了一些戰略調整。譬如,自動輔助駕駛系統Nio pilot降價以及發布最新補貼方案,或是受此影響,其股價截至本月3日已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三日累漲23.73%。
此外,蔚來的電動跑車EP9、高性能智能電動旗艦SUV ES8以及高性能長續航智能電動SUV ES6 都是蔚來打造銷量最有利的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上海車展,還推出了一款轎車車型預覽版ET Preview,雖然距離量產還有一定距離,但足可見其在造車方面的勢力。
同時,蔚來的服務在行業內也是眾所周知的,就連特斯拉也不敢小瞧,這也是比亞迪需要加強的方面。在行業內其已然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匹黑馬,對比亞迪的市場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綜合來看,比亞迪除了自身面對的一些問題之外,行業內多方的挑戰也是其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巨大銷量前景背后 將迎來新一波的科技較量
據中汽協發布的預測數據,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60萬輛,同比增幅達33%,面對誘人的銷量前景,各大車企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步伐,新能源汽車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和較量。
經過市場的整合之后終究是需回到最本質的競爭力上——靠科技說話。
比如,蔚來ES8在口碑方面損失最大的地方,就是在高速120公里/小時下續航力只有200多公里,這是由于電池耗電特性決定的,而續航上比不上特斯拉S也是因為人家是轎跑車,ES8是2.5噸豪華SUV,自然耗能更高。
而想要在這些方面獲得優勢,終究是要回歸到科技的較量。畢竟買一輛新能源車并不只是局限于短途的60公里/小時的速度代步,同時還必須可以實現用戶對長途的需求。那么,這些矛盾就只能依靠科技來解決了。
比亞迪在這條道上面對的參賽者也會越來越多,能不能在今年實現這個70%~80%的增幅還得時間給我們答案。
縱然未來新能源汽車有著無限的空間,但能否給用戶帶來全方位的駕駛感受提升將是各大車企需要面對的。
未來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也會越來越擁擠,“科技為王”的定律將會變得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