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電池成本降低50%,過渡到固態技術
周一,大眾汽車的一系列高管全面介紹了該公司所謂的端到端閉環方法,以成為全球頂級電動汽車生產商之一。
最重要的是,在實現電動汽車的可負擔性和盈利能力的道路上,該公司概述了將其最實惠的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減半的計劃,同時將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降低 30%。通過這些變化,大眾希望將“電池系統”(包括電池組)的平均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時 100 歐元(119 美元)以下。
大眾計劃在十年內將電池成本降低 50%
正如大眾集團電池負責人 Frank Blome 以及大眾投資的QuantumScape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所概述的那樣,很可能在 10 年晚些時候問世的固態電池技術將能夠獲得只需 12 分鐘即可充滿 80%。這大約是當今使用液體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車輛最快充電所需時間的一半。
大眾的電池生產閉環計劃
在此之前,大眾計劃將重點放在將于 2023 年推出并在 2030 年之前安裝在大眾集團 80% 的電動汽車上的新“棱柱形統一電池”。據該公司稱,它“為過渡到固態電池——電池技術的下一次飛躍,大眾汽車預計將在本世紀中期實現這一目標。”

僅在歐洲,大眾汽車就計劃在 20 世紀末建立 6 個超級工廠,年產量達到 240 GWh。
這些工廠中的第一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并供應歐洲汽車生產,將與瑞典斯凱萊夫特奧的 Northvolt 合作,并于 2023 年開始生產。這些將是優質電池,而大眾已經在德國運營的工廠將從 2025 年開始生產統一電池,并開發“工藝、設計和化學創新”。
大眾的一個重要支點
該公告使大眾汽車轉向成為一家儲能生產商,而不是它在 2019 年底明確聲明的那樣:它希望保持對電池的密切控制,但不制造電池。2019 年早些時候,這家汽車制造商報告稱,它已與 LG 化學、三星、SK Innovation 和 CATL 合作,在其大眾市場電動汽車車型(包括 ID.4 電動跨界車)的全球生產的頭幾年獲得了電池生產。
然而,對流程的直接控制較少,可能會導致大眾在美國面臨的情況。 SK Innovation,可能會被禁止。

大幅降低電池成本將使大眾汽車在定價和市場競爭力方面更加靈活,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它有助于確保大眾生產的大部分或全部電動汽車都能盈利。
大眾集團技術董事會成員 Thomas Schmall 表示:“在電池方面,我們也將利用我們的規模經濟來讓我們的客戶受益。”
大眾汽車電池回收
該公司還希望通過生產方法和持續回收來節省資金,正如它本月早些時候所概述的那樣,該公司將能夠從其電動汽車電池中回收高達 95% 的原材料。
包裝層面也會有一些創新。大眾計劃使用一種稱為 Cell2Pack 的策略,其中電池直接安裝到完整的電池組中,從大眾汽車的下一代 EV 平臺開始,大約在 10 年中期問世。
該公司計劃與其合作伙伴一起,到 2025 年在歐洲創建約 18,000 個公共快速充電點。這意味著與今天相比,快速充電網絡擴大了五倍,相當于預測的總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5 年的非洲大陸。
該公司表示,它計劃到 2025 年在歐洲建立 18,000 個直流快速充電站——通過與 BP、Iberdrola 和 Enel 的合作以及到 2025 年在歐洲充電方面投資 3.6 億美元而成為可能。
大眾汽車還計劃從 2022 年開始為其部分車輛推出雙向充電功能,讓它們通過其Elli 能源管理業務部門成為“移動電源”,可能減少對電網電力的依賴,并有可能利用通過太陽能管理系統轉化為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