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凈利潤490億,新能源車市的第四座大山!
此前有人說,中國新能源汽車有三座大山,比亞迪的制造,華為的智能,雷軍的營銷。
比亞迪以其龐大的產銷規模,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的半壁江山;小米汽車憑借雷軍強大的營銷能力,成為2024年現象級的汽車品牌;華為則通過強大的智能化集群,聚攏了諸多汽車品牌,形成了龐大的朋友圈,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認可,甚至吸引了不少國際巨頭合作。

除了上述三座大山,還有一座大山是市場不能忽視的。說到這,想必大家應該都會猜到,它就是寧德時代。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2024年汽車總銷量超過3100萬輛,創下了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銷量達到總銷量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

這就和新能源汽車普遍虧損形成了鮮明對比。
寧德時代強大的盈利能力
日前,寧德時代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560億元至3660億元,同比下降11.2%~8.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90億元至530億元,同比增長11.1%~20.1%。

客觀地說,寧德時代持續推出新的動力電池,尤其是增混電池,無疑是進一步綁定了和客戶的合作關系,進而推動業績穩健增長。據SNE Research統計,2024年前11個月,寧德時代全球電池裝車量排第一,為289.3GWh,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至36.8%。
在國內市場,寧德時代的份額接近一半,除了給比亞迪自用的弗迪電池外,基本就是寧德時代天下。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達246.01GWh,市占率為45.08%,同比2023年高出1.89%。比亞迪以135.02 GWh的裝車量排在國內第二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24.74%。

2024年全年,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48.4 GWh,累計同比增長41.5%,由此可見寧德時代的統治地位。
車企紛紛自研電池控制成本
2022年,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吐槽說,動力電池成本占總成本的40%、50%、60%,并不斷增加,那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此話在當年是有背景的,因為當年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一度突破了60萬元/噸的天價。上下游企業都是叫苦不堪。

不客氣地說,除了比亞迪在電池方面是自產自銷,其余的中國新能源車企就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從2022年算起,至今打工已有兩年的時間。目前,還看不到改變這種情況的跡象。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寧德時代在2024年的毛利率增長太快了(2024年三季報寧德時代的銷售毛利率為28.19%),這說明它沒有給車企讓利。
縱觀中國新能源車企,理想汽車綜合毛利率為21.5%,環比增長2個百分點;小鵬汽車毛利率達到15.3%,毛利率連續5個季度增長;蔚來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0.7%;零跑汽車毛利率為8.1%,環比二季度的2.8%有大幅改善;?2024年第三季度?,極氪的整車毛利率達到了15.7%,創年內新高。
以上,毛利率表現最好的是理想汽車,21.5%的表現對比寧德時代的28.19%,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零跑還不到10%,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的沒有公布數據的品牌,相信毛利率表現更是慘不忍睹。
這也是車企為什么自研電池的原因所在,就是寧德時代搶占了它們大半的利潤。

在這些車企中,有的選擇了雙向下注,也就是自研+外購并行。新能源車企紛紛下場造電池,目的就是把寧德時代的價格打下來,降低成本,保證自身的良性發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給寧德時代打工。
百姓評車
某種意義上說,汽車市場的蛋糕是相對固定的。供應商這頭拿得多一些,車企就拿得少一些。當某一方的蛋糕少到一定程度,已經影響到市場的正常發展,這就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其結果必然是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系,郵箱地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