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樹:分段實施補貼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良性發展
導讀: 盡管補貼政策調整經過多輪充分的醞釀和分析,補貼調整力度也很大,特別是補貼分段實施,實現了新能源車產品供給和需求有效供給的連續性。
7月26日,“OFweek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論壇”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大酒店舉行。在這次論壇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作了“2018年新能源車市場分析及展望”的主題演講。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速增長,各版塊全面提速,貨車強、乘用車弱的局面延續。”崔東樹在論壇上表示,新能源車超越傳統汽車的出口,增長強勁。
根據產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統計,2018年5月,中國的新能源車用車市場份額占比超過60%,
在新能源方面,6月新能源車的批發7.2萬臺,同比增長82.3%,其中6月PHEV銷量達到2.1萬臺,占比新能源達上升到30%的較好狀態。A00級純電動的 電動車占比從5月的62%下降到33%,自主品牌新能源逐步實現高質量的增長。
“上半年的車市增長動力是出口和新能源車的高增長,1-6月新能源乘用車34.6萬臺,增 速130.0%的增長貢獻度很大,這也是分段補貼的政策的良好效果,車市增長動能轉換到新能 源體現了高質量增長的特征。” 崔東樹說。
“新目錄對銷量貢獻巨大,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推動產銷回歸合理。”崔東樹介紹,17-18年的客車補貼連續下調40%左右,輕客下調較大,新能源客車的提升主要是在于單位載質量消耗量的技術指標的提升。
在車用車方面,補貼調整比較平穩,年均20%左右的降幅也比較有利于車企提升續航里程,補貼標準的變化,主要是在乘用車續航里程提升和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標準的變化上,這在 很大程度上倒逼技術進步。
“盡管補貼政策調整經過多輪充分的醞釀和分析,補貼調整力度也很大,特別是補貼分段實施,實現了新能源車產品供給和需求有效供給的連續性。”崔東樹認為,新補貼政策的調整,將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的調整,新的高性能車型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