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市場還沒火過就集體降價?因為買MPV的人都在“后悔”了
“奧德賽混動,終端跌至19.38萬元起!”
“別克GL8陸上公務艙,雙12限時鉅惠價19.79萬元起!”
“大眾威然官降10萬,限時一口價19.99萬起!”
“豐田格瑞維亞, 限時優惠價26.38萬元起,比指導價降低了3.6萬元!”

萬萬沒想到,今年汽車市場年末促銷的第一槍竟是由MPV市場打響的。一時間,不少原本打算買一臺轎車或SUV當家用車的消費者,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MPV市場。

“大眾威然都賣19.99萬元了,還要什么帕薩特?”,最近有類似想法的人估計不在少數。
最近,家里“老二”即將出生的朋友有天突然來問我,“現在是不是買MPV的最好時機?”,他覺得“家用車的盡頭都是MPV”,看見最近MPV價格誘人,想著要不要“一步到位”,而他之前的目標一直都是一臺20萬上下的中型SUV。
然而,我身邊的例子卻仿佛在告訴我,許多MPV車主正在“拋棄”MPV——要么車子已經賣掉了, 要么就是已經在考慮買另一臺5座代步車。歸根結底,他們的MPV并不能很好地覆蓋他們的用車場景。
這不禁也讓人產生一些思考:到底有多少人真的需要一臺MPV?如果家里只能擁有一臺車的情況下,應不應該選一臺MPV?
-“你看中MPV的什么?”我嘗試著幫這位朋友捋清一下思路,讓他避免頭腦一熱,沖動消費。
-“空間大吧,而且能坐7個人的話,有時我們一家四口再帶上爸媽一起去玩也方便。”他說。
很多MPV車主在買車前可能都認為這樣的滿載出行場景會高頻率地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但現實上卻并非如此。
朋友開始把MPV的用車場景往自己的用車需求上套,但這種想象出來的“預設場景”,往往很容易給自己捏造出許多偽場景、偽需求,導致在買車的過程中做出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比如說,在MPV的空間利用率問題上,很多人就存在誤區——載人很好,載物可不一定行。
論整個車內空間,MPV當然比轎車、SUV擁有絕對優勢,這在載人能力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僅能輕松應付5人以上的出行需求,而且每個乘客都能擁有相對充裕的乘坐空間。
但論載物空間,不同MPV對第三排座椅采用不同的布局設計,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后備廂的空間表現。如果是像豐田賽那/格瑞維亞、本田奧德賽那種采用可收納式的第三排座椅設計還好,座椅收起來后地臺可以做到全平,騰出來的一個規整的載物空間用于放置大件物品也會更方便。

像這種可隱藏收納的第三排,折疊起來后備箱空間利用率會更高。

如果第三排座椅只能這樣折疊的話,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放置大件物品。
但如果第三排座椅只能折疊的話,7座車變4座車,第一時間犧牲的就是多人乘坐這個功能;其次,第三排座椅依然存在,載物空間也會隨之被擠壓,無論載人和載物都無法很好地兼顧。

第三排正常使用時,部分MPV的后備箱基本放不下太多東西;如果把第三排折疊起來用來放東西,載人能力還不如一臺5座車。
在相對有限的空間里,空間的實用性往往比空間大小本身更重要,如果純粹為了空間大而選擇一臺MPV,結果可能不一定符合你的預期。
朋友聽我這么一說,已經開始有些動搖。但事實上,為了打造較大空間而采用廂式設計的MPV,其車身尺寸會更大,天然地就會踩上一些家用車的“雷區”。
比如,MPV一般都不太好看。廂式車身導致MPV的設計基本與“流線型”、“好看”等形容詞無緣,外觀造型上也比較趨同,對于追求個性化的消費者來說,MPV的設計自然缺乏競爭力。另外,有些MPV車型因為要打造“宜商宜家”的定位,設計上不免會有自帶一股“商務氣息”,很多MPV車主雖然車子是買來家用的,但駕駛起來也難免有一種“司機感”。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一般MPV的離地間隙都不高,基本與轎車相當,略遜色于普通城市SUV。如果是新能源MPV的話,由于電池置于底盤下方可能也會影響車輛通過性,在戶外走爛路也要格外小心。當然,現在也有部分高端MPV可選裝空氣懸架以此提升車輛通過性,但你的錢包也要做好準備。

嵐圖夢想家最小離地間隙僅133mm,部分車型配備空氣懸架可實現上下60mm的高低調節。
能耗一直是MPV身上的一大“短板”。MPV尺寸大、車更重,能耗自然也會更高一些。不過隨著汽車電動化的發展,現在市面上已有不少混動MPV或新能源MPV,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如果你看中的是一臺純燃油MPV,又很不湊巧地,你還要開這臺車通勤的話,那就要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面對那高到令人不敢直視的油耗了。
但即使拋開能耗問題不談,開一臺MPV通勤也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公司另一位同事前陣子入手了一臺傳祺E8 PHEV,尺寸在MPV里不算特別大,因為目前是家里唯一一臺車,平時上下班也是開這臺車。最近,他準備為家人再購入一臺緊湊級SUV。“如果家人不開的話,這臺SUV就我先開著,開臺MPV通勤還是太大了,在路上開不夠靈活自如,停車也不太方便。”雖然沒有能耗上的顧慮,但在他看來還是存在諸多不便,而且一個人開一臺7座MPV通勤,往重了說,對道路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由于MPV尺寸較大,車多路窄的老城區以及機械立體停車位成為了不少MPV的“克星”。
“我認真對應了一下自己的需求,突然感覺也沒有必要硬買一臺MPV了。”在跟我討論完之后,朋友對自己的用車需求也更明確了。
不難發現,無論是空間利用、駕控表現還是用車便利性等各方面上,MPV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國內的真實用車場景中,很多時候可能真還未必有一臺正兒八經的中大型5座SUV實用。公司還有一位同事,寧愿賣掉了自己的MPV,繼續開家里的那臺7座SUV。他賣車的理由是,“MPV坐著是舒服,但SUV的適用場景更多,漸漸地好像那臺MPV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當滿載出行成為小概率事件,不少MPV車主開始“后悔”了。
這或許也大概解釋了為什么近年來MPV市場新車不斷,但依然不溫不火,在國內乃至全球都一直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即使現在開始打起了“價格戰”,估計也不會帶來任何明顯的增量——一個汽車品類能否被更多人接受,取決于它能否更廣泛地滿足他們的用車需求。
所以,面對現階段的各種官降、大促等“誘惑”時,大家更不能沖動消費,而是要結合自己的用車需求出發,好好問自己:我真的需要一臺MPV嗎?(文|鹿由器)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系,郵箱地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