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設備“交心”的人
■付里檢查活塞環裝配質量
■付里(右)與徒弟現場討論設備調試情況 記者 龍霏/攝
■付里(右)與同事討論技術要點 記者 龍霏/攝
■記者 龍霏 通訊員 楊柳
“全球制造業正從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邁進。跟上技術發展趨勢,不懼困難和挑戰,敬業、專業,勇于追求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這是付里對“勞模精神”的認識,也是他的追求。
付里是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發動機裝配一科保全系長,也是東風公司青年(杰出)崗位能手、東風公司2021年度勞動模范。每天到現場與設備“交心”,使他對負責的每一臺設備原理了如指掌;堅持主動創新,使他擁有多項與制造工藝相關的發明專利。
“要具備主動創新的意識,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
生產線自動化升級、新機型導入、數字化建設,這些都是付里的工作重點。他認為,只有持續進行自主創新,企業才會有核心競爭力。
“活塞環裝配及檢測自動化”是付里負責的重要項目之一。因為活塞環本身為薄片彈性零件,極易變形,同時裝配工藝對安裝順序和方向都有著嚴格要求,國內針對發動機活塞環油環組合環的裝配均采用手工裝配及檢測。
“在活塞環裝配自動化技術上,難點有兩個,一個是活塞自動抓取如何適配柔性化生產,第二個是活塞環油環裝配中如何保障質量?!备独镒層浾咴囍止ぐ惭b活塞環油環,油環是組合環,由三個環組成,且依靠彈力緊貼在氣缸壁上,稍不注意,就造成環口重合、活塞在缸體里面卡死。
為杜絕品質風險,付里帶領團隊,走訪活塞零部件廠家、自動化產品供應商及行業專家,了解他們對活塞環裝配自動化技術的的思考,并從技術角度對自動化設備的每一道工序、動作進行調查、匯總,然后形成思路開始設計。經過幾個月馬不停蹄的調研、3D模擬和不同機型活塞環的反復試驗,付里帶領團隊設計出了適應不同機型活塞環的自動化裝配設備。
自動裝配技術研發成功后,如何為檢測設備裝上“火眼金睛”成了付里琢磨的重點。他和伙伴們結合不同機型活塞環的尺寸,通過分析裝配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合格情況,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試驗驗證,終于成功開發出模仿人工檢測的“機械推片”方式。
“你可以把‘機械推片’理解為作業員的手指,活塞環裝好后‘手指’從不同角度輕輕推動,如果裝配不到位,至少有一個角度的‘手指’會被卡住。這樣,我們就實現了活塞環裝配質量的自動檢測?!备独镆贿吔庹f技術要點,一邊用手指比劃。
為進一步實現活塞環安裝的百分百自動化,付里帶領團隊繼續攻關,在活塞上料方面,在現有3D視覺技術無法滿足精度要求的情況下,開發出活塞上料精度機械補償機構,達成活塞環的自動上料,此舉不僅實現了活塞環裝配及檢測的完全自動化,更使得活塞環安裝流出不良率為零。
該設備在東風本田的導入,填補了國內活塞環裝配及檢測領域的自動化空白,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由于該項發明在東風制造效率提升活動中成效顯著,還被評為2021年度東風公司制造效率提升二等獎。
“自主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主動創新的意識,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备独镎f。
通過不斷創新,在自動化設備的導入過程中,三年來,付里建立了7項設備模塊化設計標準,帶領團隊實現了18項新型技術的應用,完成了36臺自動化設備的導入。
“把每一步都做對,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2021年,隨著汽車市場逐漸回暖,保障生產線穩定高效運行成為企業的重要課題。
當年6月,為給新導入的自動化設備預留生產線空間,東風本田對發動機裝配一科的生產線工藝進行了調整,將7臺設備和一條26米的生產線進行30米距離的遷移,并要求在6天內完成。
“正常情況下,這種規模的生產線調整,至少需要20多天,我們可以利用‘五一’、高溫假、國慶假期分階段完成。但由于市場需要,只給了我們6天時間?!备独镎f。
時間異常緊張,任務必須完成。付里立刻著手分解任務,根據指標確定各個節點,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
為保證高效執行,付里和團隊成員以小時為單位,明確任務節點。全體人員加班加點對一臺臺設備進行拆分、搬運。作為團隊負責人,付里以身作則,堅持每天第一個來到車間,跟蹤每一道工序,保證各個節點按時達成。
把準備工作做足,是付里確保項目按節點達成的重要秘訣?!耙粭l生產線是由各個設備組成,而這些設備又有很多信號線,可以按功能對這些信號線進行整合,優化接線及通訊方式。”付里說,“事前把準備工作做足以后,不同功能之間只需要幾根通訊線,避免花大量時間把信號線一條一條接回去。”
減少通訊線,卻不影響設備運行,這份自信來自于付里對車間每一臺設備原理的“了如指掌”。
從事設備保全多年,付里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無論一天工作再忙再累,也一定要抽出時間去生產現場“琢磨”設備。
“準備工作做足之后,還要注意風險防控?!备独镆园徇\設備的叉車為例,“有些設備大叉車搬運不了,我們還有多個備選方案,隨時可以匹配最佳轉運方案。做事情,把每一步都做對,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經過努力,付里和伙伴們用6天時間順利完成任務。遷移后的生產線運行后,沒有出現一次故障問題,確保了量產設備的穩定。
“這次生產線的調整得到了一線員工的肯定,說我們幫他們解決了大難題?!备独镄α诵?,很快又嚴肅起來,“設備穩定,才有安全,才有品質,確保量產設備安定,提升生產效率,我們全力以赴。”
“不要怕犯錯,你去推進,我來收尾”
“勤思考,有多元化的思維習慣,有總結復盤能力?!背蔀樵O備領域技術人才,付里覺得這些是最基本的素質。
設備領域技術人才培育一直是發動機裝配一科的重點,為讓員工得到更多歷練,付里積極組織開展“導師帶徒”。
“導師帶徒”開展后,付里堅持讓新人去一線,在項目中成長。他鼓勵新人大膽去干,積極嘗試,“你去推進,我來收尾”,這樣的方式既幫助新人快速成長,也避免了新人犯錯帶來的風險。
“新人犯錯可能會對生產線甚至對科室造成一定損失,但只要這個損失在可接受范圍內,就應該讓他大膽去想、去嘗試,新人的一些想法也可能給我們帶來‘大驚喜’。”提及自己的徒弟們,付里自豪滿滿,“他們的總結復盤能力都挺強的,犯過一次的錯誤絕不會再犯第二次,成長速度很快。”
90后設備擔當黃飛虎是付里的徒弟,與付里一起負責車間的自動化項目導入。在自動化項目策劃、實施、調試、驗收的流程中,他的能力迅速提升?!案稁煾堤貏e細致,我寫的設備仕樣書他逐字逐句指導;風險點,他帶著我們去生產現場一一識別?!?/p>
付里的“細致”是發動機裝配一科公認的——自動化設備導入項目中,從設備導入方案到實施工具,從確認施工圖紙到核實現場實際尺寸,付里必定反復查驗。
“也是希望在反復查驗的過程中,引導新人們去思考?!备独镎f,“如果新人負責一個項目,我會事先問他打算怎么做,本來計劃3小時卻做了5小時,我就會問為什么。”
三年來,付里主導編寫了發動機裝配設備維修手冊,涉及主要設備40多臺;制定了設備通用技術標準200多項,專用設備技術標準26項。為提高員工動手能力,付里主導建立了保全技能實訓基地,基地涵蓋5個主要設備知識領域,合計開發實踐培訓課程18項。
“實現自動化向智能化邁進,依靠的就是人才。”付里說,“人才培養這方面的工作,我還要繼續加強,要帶著大家一起做好轉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