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難料,今后7年無法盈利,資金缺口770億
“燒錢”似乎是創業公司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但消費者有自己的樸素邏輯,“可別燒完了,否則誰管我的售后。”
11月,蔚來汽車(以下簡稱蔚來)發布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凈虧損超過28億元。蔚來創始人、CEO李斌表示,相比虧損,希望市場更多看到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汽車是投入周期很長的行業”“不作投入將無法引領行業”。
但資本市場更關心蔚來能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撐過漫長的投入周期。
近期,伯恩斯坦研究(Sanford C. Bernstein)發布一份題為《漫長未來》的研報(以下簡稱研報)認為,由于高成本、低價產品組合,以及市場潛在空間不足,競爭加劇,蔚來將在2019年上半年耗光其自2016年至今籌得的所有資金;2025年前都將持續虧損,并由此面臨超過700億元(2019-2025)的資金缺口。
研報預計2020年蔚來股價或將跌至4.2美元/股。這相比于其6.26美元的發行價,下滑32%。“我們不認為蔚來的股票是一項合理的投資。”
一 燒盡239億現金儲備
2019年6月底對蔚來的現金流將迎來上市后的第一次考驗。 蔚來IPO招股書(簡稱F-1)(財務數據截至6月30日)中顯示,其目前的現金流、銀行融資,及與其銷售收入、投資收益將足夠覆蓋其未來12個月的運營資金需求和資本支出。
至6月30日,蔚來累計融資額達170.58億元;隨后的IPO籌集10億美元,即68.5億元(6.85匯率計算);兩項共計239.08億元。
但研報認為,在2019年年中,蔚來高昂的運營成本和隨后的資本支出將耗盡其全部240億現金儲備。
F-1顯示,至6月底,蔚來運營資金消耗超過104億元。三季度其運營虧損為28.09億元。至2019年7月的三個季度,樂觀按照23億元(應用三季度調整后數據)/季度計算運營虧損,蔚來現金儲備僅有38億元。
而同時,蔚來還需繼續“做重”自己的資產。
F-1顯示,“自2018年7月起的12個月內,蔚來將產生5.52億美元(37.8億元)資本支出。”這是未來三年(2018/7-2020/7)17億美元(116億元)資本支出計劃中的一部分,以用于在上海工廠的改進,還有研發和擴大銷售服務網絡。
由此至明年年中,僅運營虧損和12個月的資本支出,便將消耗蔚來所有的現金儲備。
那么產品規模效應能否彌補現金流?
三季報顯示,蔚來實現14.7億元營業收入,毛利率為-7.9%,每輛銷售成本為48.5萬元。盡管李斌表示,ES8是目前中國品牌賣出最貴的汽車產品。但在資本市場看來,其價格卻太低,限制了規模效應所產生利潤率的增加。
研報估計,與ES8車身尺寸相近,并都采用全鋁車身的特斯拉Model X直接成本(原材料和零部件)為30萬元左右,路虎攬勝運動版則為29萬元/輛。
以此為基礎,結合ES8的國際一線零部件供應商名單,以及寧德時代70kWh 9-10萬元的電池成本。研報認為ES8在完成產能爬坡,進入穩定期后,其直接成本將為30萬元。44.97萬元/輛(3季度數據)的ARPU(每用戶收入)則僅有近15萬元的邊際貢獻空間,用于規模效應“施展”。明年上市的ES6售價更低,但全鋁車身,與ES8一樣的基礎架構,和更長的續航里程使其無法大幅降低直接成本,導致邊際貢獻進一步收窄。
相比而言,Model X的邊際貢獻為42萬元。
德意志銀行的研報也認為,按照正常比例,ES8和ES6的定價應在80-100萬元之間。目前44.8和37萬元的定價“虛低”,將導致虧損。
此外,研報認為“低價格“的ES6及后續車型將降低配置的豐富程度,從而進一步拉低整體車型的ARPU。
由于高直接成本、“虛低”定價,和價格空間向下的產品結構,研報預計,蔚來明年毛利率為-10.9%,“虧本造車”將繼續蠶食現金流。之后雖然隨著規模效應,2020年毛利率預計為正。但即使在“樂觀估計”下,2025年蔚來毛利率也僅為16.1%。難言補平運營虧損。
相比而言,特斯拉三季度財報顯示,其GAAP汽車毛利率從第二季度的20.6%大幅提升至第三季度的25.8%,才實現第三次單季度盈利。
二 至2025年前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一直被蔚來視為目標的特斯拉,在問世15年,上市8年,推出四款汽車產品,和電力服務產品后,至今仍未實現年度盈虧平衡。
蔚來似乎將首先復制這條軌跡。 “持續增長的運營費用將進一步拉高盈虧平衡點。”研報認為,蔚來今年EBIT(息稅前利潤)虧損將達94億元,2020年虧損97億元,直至2025年虧損收窄至64億元。
蔚來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經營虧損(研發費用、管理費用=SG&A,非生產性費用,營銷、員工薪酬等)28.09億元,環比增長49.9%;同比增長118.2%。
其中,去除股權激勵支出外,蔚來三季度研發費用為9.47億元,同比增長27.5%,環比增長24.4%。這主要是因為與產品和軟件開發相關的人員增長,以及與ES6相關的研發費用增加。而隨著ES8大量生產交付,在試車和其它促銷活動的推動下,管理費用激增至13.22億元,同比增長150.7%,環比增長47.5%。
由此,今年前三季度,蔚來運營虧損已超過54.55億元(應用調整后數據)。
研發與人員開支占據了運營費用的“大頭“,并將隨著時間和銷量推移而不斷增加。
F-1顯示2018年上半年,蔚來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1.5%至14.6億元;其中設計開發費用和員工薪酬占比92%。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9%至17.26億元;其中人員薪酬和隨著銷量增長的營銷花費則分別占了46%和15%。
蔚來以其車聯網服務為優勢,而諸如奔馳的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榮威的斑馬系統,都正不斷侵蝕蔚來的優勢,導致其須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人員方面,參照特斯拉,2010年其僅有899名員工,至今年5月,其員工數量已近4萬人。
研報預計,今年蔚來運營費用將達77億元,到2020年增值102億元。研發費用則將在2022年后穩定在50-60億元。
一邊是迅速攀升的運營費用,一邊卻要面臨欲速不達的銷量增長。
此前,蔚來預計2020年實現銷量10萬輛,2025年實現30萬輛,市場占比達兩位數。
按照蔚來占比新能源市場10%的份額計算,其要在2020年實現10萬輛目標,需2020年,新能源占比整體豪華車市場達30%(2020年整體豪華車市為335萬);即使豪華車市場達500萬輛規模(34.5%復合增速)時,新能源市場占比仍需達20%,方能滿足蔚來的目標。
這一目標與其它大力發展電動化的汽車巨頭的預估相去甚遠。寶馬預計2025年電動產品將占到15-25%的市場份額。奔馳則認為25%是2025年可能達到的極限。大眾則希望2025年純電產品貢獻25%的銷量。
2025年,當豪華車市場達到500萬輛(8.8%復合增速),電動占比30%,蔚來占其中20%時,才能實現蔚來30萬輛的目標。
相比之下,中國銷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經歷八年,才實現在新能源市場25.5%的份額。而與特斯拉,北汽新能源此前幾乎一枝獨秀的處境不同,不斷加入新能源汽車戰局的各大豪華汽車品牌,使得蔚來的未來,強敵環伺。
基于上述情況,研報預計,蔚來2020年銷量將達到5萬輛,2025年則達到16萬輛,這一數量將無法及時為其提供足夠的銷售收入。由此,蔚來今年的EBIT利潤率為-275%,2020年為-48.9%,至2025年為-12.4%,仍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三 770億元資金缺口
耗盡包括IPO在內的募集資金,持續虧損的蔚來還需要多少現金支持?研報給出的預測是770億元(2019-2025年)。
研報預計,從2019-2025年,蔚來將累計虧損609億元。以此為基礎,設定期間蔚來擁有40億元/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月30日,為44.8億元),對預測現金流量表進行配平。這7年間,蔚來將需要763.2億元資金方能實現繼續運轉。
這一數字,是基于“設想蔚來(正常發展)不會遇到任何問題。“而770億對蔚來想要的未來來說,并不是一個“闊綽”的數字。
11月30日,蔚來交付了3089輛ES8,總累積交付達8030輛,由此四季度已實現交付4662輛。距離此前計劃的7000輛目標還有2338輛。也是在11月底,另外,第1萬輛ES8下線,料想12月完成剩余交付目標不是問題。
隨著銷量同步推高,除了運營費用,還有基礎/相關設施的資本支出。
F-1中提到,蔚來計劃在2018年底前建造40-80座換電站,每座成本大約200萬元。以及大約400輛充電車(其原型車上汽大通V80 15萬元起)。媒體則報告蔚來計劃,2020年將在全國建設超過1100座換電站,同時投放超過1200輛移動充電車,由此或產生至少44億元資本支出。
銷量增長也意味著對產能的需求。蔚來的合肥一工廠計劃產能10萬輛,正在建設中的上海二工廠將作為其未來的產能支撐。蔚來將租賃二工廠,但仍將支出6.5億美元,即約44億元用于采購設備和工廠改善。
另一方面,為擴大銷量,蔚來還需進一步擴大其銷售網絡。截至三季度,蔚來已開設了12家蔚來中心,9家門店。蔚來計劃12月內在東莞增加一家,明年則再布局20-30家銷售網絡,每家門店成本大約再150萬元左右。
這樣網點布局是必要的。
去年特斯拉在華銷售1.78萬輛,其目前在中國已經擁有46個展廳門店及服務中心。而10萬量級的雷克薩斯在華擁有189家經銷商,20萬量級的凱迪拉克則計劃在2020年將其經銷商網絡擴充至300家。
蔚來的下一個七年或比特斯拉更難熬。12月4日,美股道指暴跌800點,標普500指數也跌去3%。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的判斷是“流動性收縮,掃除一切泡沫。”同一日,蔚來(7.08美元)美股下跌6.6%。特斯拉(359.7美元)上漲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