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發展看東風】自主發展正未有窮期
(記者 龍霏)12月1日,在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東風風神奕炫EV、C10TD發動機、I-Cabin智能座艙等100多件新技術展品,吸引了來自人民網、新華網、長江日報等25家媒體記者的目光。
約20天前,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龍擎DDi13發動機在北京上市發布,龍擎動力品牌構建起滿足國六b排放標準的4款發動機+2款變速箱組成的商品線組合,實現從重點市場到全國市場的覆蓋。
“十三五”以來,東風公司把自主發展作為做強做優的重大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增強自主乘用車核心能力,打造商用車領先新優勢,搶占新能源車發展制高點,戰略性布局智能網聯和出行服務新業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堅定不移厚積自主事業核心能力。
加速自主乘用車轉型升級
作為東風乘用車公司重要的戰略產品,自2019年9月上市以來,東風風神奕炫月均銷量超過5000輛。從模塊化平臺衍生的東風風神奕炫GS、東風風神奕炫EV 500上市后,訂單量穩步上升。
“十三五”期間,汽車市場“淘汰賽”進程提速。面對汽車行業的深度變革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東風人深刻地意識到,沒有強大的自主事業,就沒有東風的未來。把自主事業發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構建強大自主發展能力,加快把自主事業搞上去,是東風作為汽車央企的政治擔當,也是東風邁向卓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
“十三五”以來,東風加速推進自主乘用車奮力趕超,以東風風神、風行、風光和啟辰為主的自主乘用車事業品牌布局基本形成。東風風神AX7、東風風神奕炫、東風風行T5、啟辰星等多款產品紛紛推出,自主乘用車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夯實。
在整車開發形成模塊化平臺布局的同時,東風在發動機自主研發上也結出累累碩果:自主乘用車發動機實現了系列化開發,以C15T系列為代表的傳統動力總成實現自主領先。
2018年,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基于C平臺研發的,搭載在東風風神AX4、奕炫、奕炫GS等車型上的C10TD 1.0T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獲得“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大獎。兩年后,同樣基于C平臺,集成了行業多項領先技術的C15TDR橫空出世,憑借出色的動力和優異性能再次獲評“中國心”十佳發動機。
“在變速箱產品方面,公司技術中心以DCT為技術路線,研發了6DCT150、6DCT200、7DCT300等系列變速箱;在混動驅動總成上研發了HD120,可實現EV、串聯、并聯、發動機直驅等多種模式。”公司技術中心C15TDR項目負責人管永超介紹。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東風自主動力總成產品系列逐漸趨于成熟。
科技創新,正是支撐東風自主事業發展的根基。
2017年,東風提出“五化”戰略,圍繞汽車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著力開展新技術研發,并在自主事業群的產品中實現應用。
L3級奕炫自動駕駛汽車、Robo 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Windlink 5.0……一項項“五化”最新成果走出實驗室,提升了東風競逐乘用車市場的產品競爭力,也為東風直面未來挑戰奠定了根基。
打造東風商用車領先新優勢
今年6月28日,搭載龍擎DA14 AMT變速箱的東風天龍系列牽引車正式上市。龍擎DA14 AMT變速箱,是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一款重型十四檔AMT變速箱。
商用車與乘用車,是東風自主事業發展的“兩翼”?!笆濉币詠恚瑬|風堅持乘商并舉,堅定不移打造東風商用車領先新優勢。
目前,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具備全系列中重型卡車以及大馬力發動機、商用車駕駛室等關鍵總成的研發能力。堅持“改進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東風商用車商品和技術實現迭代升級,發動機系列布局覆蓋3L-13L,中重型變速箱和車橋等商品線不斷優化。
2019年11月,東風商用車龍擎動力品牌發布。此后,東風商用車持續夯實該品牌在內燃機市場的地位。龍擎動力更適應中國乃至全球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物流客戶需求。2020年,龍擎動力產品已經實現從重點市場到全國市場的覆蓋,其中,龍擎發動機銷量增長率達30%,進入國六發動機市場第一陣營;龍擎變速箱增長率達58%,躋身國內重型變速箱市場前列。
5年來,東風商用車產品線不斷豐富。東風天龍旗艦KX、東風天龍KL、東風天龍VL、東風天錦KR、東風天錦VR五大平臺國六商品,經濟性、自重、可靠性等關鍵特性行業領先。
隨著新基建逐漸成為我國物流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東風商用車聚合各方力量,將無人駕駛技術與5G相結合,研發的東風商用車無人集卡成功交付使用,助推港口物流生態圈智能化升級。
同屬東風公司商用車事業板塊的東風柳汽商用車和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十三五”時期不斷自主創新,建強發展核心能力——
柳汽乘龍在業內率先完成國六產品布局,推出符合國六階段排放的重型商用車,乘龍品牌四大平臺產品全面升級,重型車乘龍H7、乘龍T7以及輕量化產品乘龍H5、乘龍T5和中型車新乘龍M3、乘龍L3的布局,讓東風柳汽得以自如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
東風汽車股份在業內率先推出無人駕駛智能對點載運平臺——Sharing Box,真正實現特定場景下L4級別的無人駕駛;東風凱普特EV 350作為新能源物流車主銷車型,2020年上半年市場份額達45%,在細分市場市占率第一。
建強自主創新體系能力
走進東風公司技術中心Sharing-VAN BU(簡稱SV-BU)辦公區,研發人員專注而忙碌。
“十三五”期間,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深化研發轉型,這個部門執行了模擬公司化運營模式。
運營模式變了,研發人員的思路隨之發生變化。“客戶意識”“服務意識”“市場意識”成為大家口中的高頻詞。
讓研發成果與市場無縫對接,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調動了起來。
效果也顯而易見:SV-BU先后承接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及公司級科研課題,申報核心專利近50項;Sharing-VAN自動駕駛汽車將陸續交付北京、浙江、廣東和湖南等地客戶;智能車大賽無人駕駛領軍獎和最佳速度獎、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十佳原創設計獎”、 2020德國IF設計大獎等多項殊榮接踵而來。
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東風持續建強自主創新體系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技術人才,形成以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和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為主體,各子公司研發機構協同運作的復合開放式研究開發體系;
嘗試“模擬公司化”運營,增強創新過程中的成本意識與管理能力,鼓勵具備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實施分紅激勵;
建立“項目委員會”“技術委員會”指導下的項目競爭機制,推行總師負責制,構建總師負責、責權對等的管理體制;
積極營造“雙創”生態,建立“T·創實驗室”,打造“智慧生態圈”,每年拿出1億元打造眾創平臺。
對外合作上,東風聚集各方資源。與國際創新孵化機構和大學院所合作,建立創新成果孵化機制;與中國一汽、長安汽車布局和推進T3科技平臺、T3出行等重大項目;與20余家央企在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協同推進技術攻關;與中國移動、華為、騰訊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關鍵領域建立實驗室,攜手突破創新瓶頸。
自主發展正未有窮期。潛心自主研發,建強核心能力,將為東風自主事業的“十四五”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