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29國聯手圍堵,中國電動汽車“絕地求生”,14國對華敞開大門
不久前,為避免中企完全拿下自家市場,歐盟和美國先后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反補貼調查和貿易限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還說出了中國有能力讓路上的所有中國產汽車停下來的絕頂笑話。車企自己知道拒絕別人的先進技術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麻煩,法國雷諾集團CEO就批評歐盟這個決定“糟糕透頂”。然而架不住美西方這群政客“反華”已經紅了眼,根本聽不進一點反對之詞。歐盟更是已經提前發布了條例,要求海關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登記。

美國、英國和歐盟成員國加起來29個國家都對中國電動汽車關閉了大門,而如此龐大的經濟體對華關閉大門,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然而,中國又一次上演了“絕地求生”的戲碼,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量都下降了不少,對美國的鋰電池出口更是下降了46%,看上去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自RCEP的買家填補了這一塊市場空白,在美西方對華電動汽車進口驟降的同時,RCEP成員國的對華電動汽車進口迎來了飛升,其中韓國和印尼的表現尤為亮眼,進口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了十倍和七倍之多。
除中國外,RCEP成員國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東盟十國在中美之間向來奉行“不選邊站”的政策,就算是在南海問題上和美國勾肩搭背的菲律賓,也樂得在RCEP中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國外長王毅剛剛訪問了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雙邊關系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算是可靠的貿易伙伴,日本和韓國一直以來更是口嫌體正直,所以起碼在短時間內,中國電動汽車是不缺銷量的。

美西方這次的決定是一次完全的失算,美國能在芯片領域大搖大擺地對華“脫鉤斷鏈”,是因為掌握了絕對的技術優勢,但電動汽車卻是中國的絕對優勢領域,美西方除了苦了自己國家的人民和車企,什么都得不到。
中國電動汽車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不僅技術先進,而且物美價廉,不會坐地起價,也不會因此就脅迫別人,更不會眼紅別人的成就,就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中方要做的從來都是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事,這就是美方敗北的根本原因所在。現在是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階段,RCEP背后潛藏著巨大的機遇,另外14個成員國只會越來越對中國敞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