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廣場舞”夭折 大音響舞蹈死灰復燃
2021-02-18
3019
0
1 相比無線調頻耳機,跳壩壩舞的市民更愛大功率音箱。 1 試行1月“默舞”黃了,公園管理方還在探索治理噪聲辦法 ??“人民公園是全世界最吵的公園。”這句來自成都市人民公園保安的玩笑話,道出了人民公園的噪聲污染有多嚴重。今年4月,人民公園實驗“無聲廣場舞”,誰知“戴著耳機跳舞”接受度不高、難推廣,1個月過去了,已經擱淺。? ??公園管理方坦言,壩壩舞以外,公園的噪聲聲源還有卡拉OK和表演團隊。為了讓自己的團隊更加“突出”,各個團隊如同“軍備競賽”,音箱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多,勸導、攔截……辦法用“焦”了,依然那么吵。? ??接受度不高? ??“無聲廣場舞”夭折? ??2004年免費開放、2006年掛牌成都市老年活動中心,成都市人民公園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降噪。? ??為了降低噪聲,今年4月,公園管理處學習廣州的經驗,購買了100個無線調頻耳機,邀請壩壩舞團隊戴起耳機跳“默舞”。? ??前后經過4次試驗,1個月過去了,試驗方案并沒有得以推廣。成都市人民公園黨委書記馮惠玲說,大家的反饋是,戴著耳機天氣熱不舒服,且久了對聽力有影響,所以接受度不高。“我們還在繼續探索一些治理噪聲的辦法。”? ??馮惠玲坦言,在人民公園,噪聲的聲源很多,有卡拉OK、表演團隊,自帶樂器和音箱,生怕別人聽不見。“戴耳機”的方式只適用小范圍、時間不長的壩壩舞,“耳機解決不了那么多噪聲問題。”? 與噪聲斗爭? ??“源頭”大音箱難控? ??探索降低噪聲的方式,人民公園早就抓住了核心問題:大音箱。十個人拉樂器,比不上一個人加一個大音箱吵。管理人員首先采取的是溫和的方式:勸導,要求把音響聲音放小一些,勸的時候管用,走了照樣開大。“每天進來的團體大大小小有40-50個,我們沒有那么多人,不可能一直守起。”? ??公園一位保安告訴記者,各個團隊為了壓到對方,音箱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買得多。“早上6:30 開門,各個團隊就進來守位置了,一直要到傍晚6點才走。晚上還有壩壩舞團隊,公園里要吵到晚上9點多才靜得下來。”? ??公園還曾經在門口支起樁樁,防止大家用推車把音箱推進公園,誰知到晚上樁樁就被人“悄悄咪咪撬了”。早上開門時,管理人員勸導不讓帶音箱進入,誰知發生抓扯、打架、強行沖入,甚至出動110、城管更是屢見不鮮。“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勸導。”馮惠玲說。? ?噪聲90分貝? ??廣場一圈9個團隊? ??《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規定,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白天的環境噪聲最高限制為60分貝。5月19日,記者下載了一個APP在人民公園里測試,分貝值一直在90分貝上下浮動,難怪公園管理處每天都會接到好幾個游客的投訴。? ??人民公園右側的廣場是重災區,有兩家卡拉OK團隊。環繞廣場,還有6個演出團隊、1個健身舞團隊,最大的一個團隊,高高矮矮的音箱有5個,分貝值當然也最高,達到了93分貝。即使是公園西門一段100米的長廊,也分布了4個卡拉OK團隊。? ??對話? ??音箱生產商:團隊非要買大功率的? ??音質好、聲音大的音箱堪稱各個團隊招攬人氣的“法寶”。? ??市民許先生每周都會抽一天時間來人民公園,唱2元一首的露天卡拉OK。“這里音響效果比KTV好,聲音沒有反射,可以聽見氣息聲。”當記者問起有沒有被人抱怨過吵鬧時,許先生說:“沒有人說鬧,中間跳壩壩舞的更吵。”? ??記者聯系到了兩家在人民公園出現頻率最高的音箱生產廠家,其中一家成都本土品牌這樣介紹:“在成都各個公園只要是有唱歌的地方就有俺家產品的倩影”。? ??廠家工作人員劉小姐說,她遇到過人民公園的表演團隊非要買大功率的音箱,買了一組又一組。“7000多元的音箱,3個一套1米多高,上百人一起跳舞都能聽得見聲音。我勸說沒有必要,這樣只是為了拼聲音大,根本沒有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