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山以“三清”為名,卻也做到了名不虛傳?
- 車型:
- 分類:
- 裸車價: 萬元
- 購于:
- 油耗: L/100km
- 購車地點: -
- 當前里程: 公里
- 養車費用: 元/月
- 綜合評分:
滿意:
不滿意:
眾所周知,三清代表著道教的三位至高神,地位尊崇,仰之彌高。在贛鄱大地上,恰恰有這樣一座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故而取名為“三清山”。

三清山不僅名字與道家掛鉤,連盛衰興廢都與道教息息相關。據史書記載,東晉升平年間,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與李尚書上山結廬煉丹,著書立說,宣揚教義,至今山上還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尤其是那口丹井,歷時一千余載,依然終年不涸,其水清冽味甘,被后人稱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開山祖師”,可謂三清山的最佳代言人。

到了唐代,道教被尊為國教,三清山聲名鵲起,香火不斷,各地香客紛紛慕名而來。有方士將化緣所得,在葛洪結廬煉丹之處營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宮觀,進一步鞏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至明代,三清山的道教建筑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而也形成了獨特的道教建筑文化,名聯“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即是最好的寫照。朱熹、王安石、蘇軾、陸游、楊萬里、趙蕃等文人墨客紛紛慕名而來,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詩篇。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兩度登山攬勝,在《江右游日記》中對三清山作了詳盡的記載。

除了濃郁的人文底蘊,三清山同樣還有著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經歷了14億年的地質變化運動,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花崗巖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樹名花、流泉飛瀑、云海霧濤合稱為“四絕”。

著名散文家秦牧曾大贊為“云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詩人陳運和亦形容它是“崢嶸的都是活著的史話;競秀的,都是長存的經典”。對于一位登山控而言,自然不能錯過這份難得的美麗。還未及登山,就已被三清山的氣勢所震,只見巍巍山峰直聳入云,險拔峻峭,層巒疊嶂,怪石嶙峋。

剛一登上山頭,立馬又被云海所撼,變幻莫測,浩瀚無際,山風襲來,在云海之中推波助瀾,云濤爭前恐后地籠向險峰,盡顯洞天福地之神秘,有如夢幻一般。

此外,三清山坐擁六十四座有名可數的奇峰,孤柱擎空者有之,崢嶸崔嵬者有之,秀麗俊俏者有之,但還是以巨蟒出山、女神峰、觀音聽琵琶三大標志性景點為最“絕”。

巨蟒出山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巖石柱,海拔約1200米,垂直高度128米,頂部扁平,頸部稍細,最細處直徑約7米,狀極突兀,形似一碩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騰空而去;

司春女神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神似一名秀發披肩的少女,默然注視蕓蕓眾生,神態祥和。傳說其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瑤姬,被世人當作春天的化身,故而得名“司春女神”;

觀音聽琵琶位于梯云嶺下,群峰簇擁間,一峰如老僧端坐,左手抱琵琶,右手撥弦;又有一峰形如觀音大士面僧而立,猶似凝神聆聽琵琶仙樂。

說到險,就不得不提一線天。一線天位于南清園景區石階拐彎處,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盡管很多名山都有一線天,但此處除了驚險之外,還蘊含“千里姻緣一線牽”之意,共有臺階299級,諧音“愛久久”,欄桿上還掛滿了同心鎖,鎖住了無數的山盟海誓。

志堅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走過的路,成了過往;登過的山,不負流年;來過,便不留遺憾。

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