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諸多利好集中釋放
盡管市場規模還遠無法與傳統燃油車相比,但新能源車市場化進程在加速,加上有關部門集中釋放諸多利好,在新能源汽車增速超越燃油車的情況下,渠道端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政策退坡 市場接棒
受春節因素影響,2月汽車銷量環比下行,但新能源汽車同比、環比增幅均超越行業平均水平。補貼退坡的趨勢下,高端、低端消費群體成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乘聯會數據顯示,2月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13.5萬輛,同比去年2月增長了409.7%,環比增幅-44.1%。同時,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0.0萬輛,同比增長640.2%,環比增幅-39.5%。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6萬輛,同比增長737.5%,占比16%。純電動車批發銷量8.4萬輛,同比增長624.3%。
雖然補貼政策退坡是大勢所趨,但新能源車市場化的步伐邁得較為穩健,表現為A00級、B級電動車需求旺盛,A級車受補貼退坡影響較大,市場份額大幅萎縮。
數據顯示,2月A00級銷量3.2萬輛,占純電動車總銷量的39%;A級電動車僅售1.4萬輛,市場份額跌至17%,處于近幾年谷底;B級電動車銷量達到2.9萬輛,市場份額占34%。具體看,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萬輛銷量的企業有三家,分別是上汽通用五菱20,819輛、特斯拉中國18,318輛,比亞迪10,245輛。
很明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兩極分化的趨勢,符合經濟學家任澤平提出的“消費降級與消費升級并存”的現狀。高凈值人士購買特斯拉,以代步需求為主的消費者買五菱,這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直觀表現。
諸多利好集中釋放
盡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出現“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提法,但圍繞著發展新能源汽車明確了多項任務。并且,兩會前后有關部門的多次表態,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力方向。
3月1日,在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將提高質量、促進融合、優化環境、擴大開放作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這是有關部門首次明確提出了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點工作。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碳達峰、碳中和”、“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提法有6處之多。同時,針對汽車領域提出了“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如果說加強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規范電池回收利用,是今年要推進的具體工作。那么為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的目的,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這個手段,而“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則是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沒有明說,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已經躍然紙上。
3月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在汽車方面,要開展汽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引導一些地方和城市繼續放開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和增加指標。”顯然,有關部門這次表態進一步提出了工作方向:即縣鄉市場和限購城市今年都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
3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今年報告多處表述直接涉及新能源汽車,有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一個是完善新能源汽車相關設施。再一個是改進新能源汽車管理。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持續快于傳統燃油車。我相信,隨著全社會綠色環保理念的提升,隨著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加快完善,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青睞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展會越來越好。”
把握趨勢 打有準備之仗
盡管有關部門集中釋放了多項利好,且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但正如肖亞慶所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直接表現是,行業規模較小,企業投入巨大,產出低于預期。由于經銷商賣車動力不足,企業不得不親自上陣。
對此,《選車網》總裁管學軍認為:“縱觀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未來發展必經之路。雖然在市場化進程中銷量會有所波動,但大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不僅是要兌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更核心的任務是降低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多數主機廠已經看清形勢,并且營銷系統主動轉型。而對于經銷商來講,雖然目前仍然以銷售燃油車為主,但一定要與主機廠同步轉變觀念,觀念跟得上的經銷商,資產利用率就會提高,服務效率相應提高,服務的客戶就會增加,銷售數量就會增加。如果某些經銷商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最終將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