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工智能、算力、5G、新能源汽車……工信部最新發聲
2023/10/22 10:00
編輯:李會平
2187
0
伴隨大模型的涌現,如何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怎樣進一步夯實算力基礎支撐?5G建設有何新部署?如何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10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圍繞當下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一作出回應。
夯實人工智能技術底座 加快“智改數轉”
會上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增長,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云算、智算、超算等協同發展,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目前已建設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技術創新快、應用滲透強、國際競爭激烈等特點,正加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刻改變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經濟形態,展現出強大的賦能效應。”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說。
陶青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發力,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
具體而言,一是夯實人工智能技術底座。通過科技創新重大項目,著力推動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原創性的技術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釋放數據價值,強化“根”技術研發。二是推動重點行業智能化升級。加快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全流程融合應用,大幅提升研發、中試、生產、服務、管理等環節智能化水平。推進人工智能試點示范,拓展特色應用場景,加快“智改數轉”。三是推動智能產品和裝備發展。發揮大模型強認知、強交互、強生成的特點,促進高端裝備、關鍵軟件、智能終端的升級迭代,提升重點產品和裝備智能化水平。四是加強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組建一批生態型創新聯合體。深化技術研發、標準研制、倫理治理、人才培養等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數據中心上架率監測 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現,算力作為基礎支撐,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會上給出一組發展數據:我國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數量超過760萬架,算力總規模達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算力結構不斷優化,智能算力規模同比增長45%。國家算力樞紐加快建設,圍繞數據中心集群布局新建約130條干線光纜,高速長距傳輸技術有效提升跨區域數據傳輸質量。
同時,算力賦能作用持續深化。“算力特色應用成效初步顯現,智能駕駛、金融科技、虛擬現實等實時計算業務廣泛應用,部分地區圍繞云服務、影視動漫渲染等,成功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算力應用。”趙志國說。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從計算力、運載力、存儲力以及應用賦能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發展量化指標,并部署了6個方面共25項任務。
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將加強數據中心上架率等指標監測,有序引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梯次化算力基礎設施體系架構,依托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骨干直聯點等相關設施,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組織開展“算力強基揭榜掛帥”,加速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和方案,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同時,推動算力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促進模式新穎、特色鮮明的算力應用加速落地,充分發揮算力對數字經濟的驅動作用。
推動5G賦能實體經濟 強化6G技術儲備
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代表,5G應用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18.9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22.6個。超90%的5G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5G行業虛擬專網超2萬個,為行業提供穩定、可靠、安全的網絡設施。
5G賦能作用不斷凸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趙志國介紹,5G行業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垂直行業應用廣泛復制,助力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此外,截至9月底,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為推動全球5G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記者獲悉,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做好“建、用、研”三方面工作,積極推動5G賦能實體經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趙志國說,一是把網絡建設得更廣。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推動5G網絡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二是把應用推廣得更好。深化5G融合應用,加快推動個人和行業應用齊頭并進,大力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三是把技術研究得更精。強化5G產業支撐,系統推進5G芯片、模組、終端等產品和關鍵器件研發與產業化,助力產業演進升級。瞄準6G技術研發關鍵期,深入開展6G關鍵技術攻關,強化技術儲備,為6G標準制定、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分別達到33.7%和37.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已經達到29.8%。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累計建成充電樁627.8萬臺、換電站3460座,建設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2萬多公里,總測試里程已超過7000萬公里。
陶青介紹,將進一步統籌推進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加快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加快制定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做大國內市場基本盤。
同時,相關舉措將進一步強化配套支撐環境建設,建立健全保障體系。陶青說,將開展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快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安全、自動駕駛、操作系統等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生產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守牢新能源汽車安全底線,讓消費者喜歡買、放心用。(記者郭倩)
編輯:李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