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中國新能源客車在全球有很大潛力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連建明)瑞銀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沈微7月31日在上海展望車市前景時表示,四季度中國汽車市場有望回升,但全年汽車銷量預期將下滑8%,好于上半年下滑14%的數據。她預測,明年汽車銷量將增長4%,因為一般車市周期性下滑一般兩三年左右,所以2020年汽車市場將跟隨整個經濟有復蘇的機會。同時,沈微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依舊會保持較快增長,尤其是新能源客車方面,已經在全球領先,有望進入歐洲等海外市場。
瑞銀7月31日在上海舉辦汽車行業分析會,分析師沈微認為,這兩年對汽車行業影響最大的政策就是國家的環保治理政策。
乘用車市場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14%左右,延續了去年下半年銷量下滑12%比較低迷的狀態。這與實施國六政策有關,本來,國六政策要到明年才實施,但有些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環保政策,從今年7月1日就開始實施,而這些這些省市占到中國汽車銷售的60%。相對來說,整車廠有些準備不足,整車廠在二季度初的時候還在繼續生產國5的產品,導致了在二季度末(5月份和6月份)行業被動進入了去庫存的階段。去庫存非常慘烈,折扣非常高,去庫存打亂了整個產業鏈和整車廠的生產節奏。
不過,目前汽車庫存非常低,整個渠道庫存差不多只有1.5個月左右,這個庫存是非常健康的,未來有望復蘇。今年6月份由于打折,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上漲40%,沈微擔心會透支三季度的銷量,但她認為四季度有回升的機會,2019年的汽車銷量預期下滑8%。明年瑞銀對汽車行業銷量預測是增長4%,因為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一般下滑周期兩三年左右,所以2020年車市將跟隨整個經濟有復蘇的機會。沈微表示,中國汽車銷量未來有望再創新高。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有大幅度的增長,今年上半年增長超過60%。3月份發布的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今年國家對于新能源補貼退坡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對于一款2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車單車的補貼下滑50%—60%,而且從過渡期之后還沒有地方政府的補貼。所以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大幅度上漲60%以上,是因為大家在做一些搶購的工作。對于下半年來說產業鏈都會有一些壓力,在降本和銷售方面。
沈微特別提到新能源客車方面,雖然補貼也下滑50%—60%,但是,新能源客車產量和需求基本上是穩定的,每年都是在10萬臺左右。因為新能源客車是一項社會公共產品,公交公司在采購客車的時候考慮的首先不是價格因素,因為新能源客車還是有地方補貼和營運補貼,使用新能源客車具有經濟性,這個市場增長還沒有結束。
中國汽車希望通過新能源化而實現彎道超車,在客車領域是比較明顯的。中國從2015年起已經實施了大規模商業化運營部署新能源客車,公交車領域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50%了。現在除了中國還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意識到客車這個產品是非常適合做新能源的,因為首先在城市大規模運輸乘客,而且運輸時間比較長,所以既能減少對公共道路的占用,又能夠起到節能環保的用途,而且通過中國這兩年的運營經驗發現這個產品是足夠安全,可以足夠商業化運營的。
我們看到歐洲,不僅是西歐像英國、法國,還有北歐、南歐、東歐,不僅是歐洲,我們看到日本、中東、埃及,甚至普遍認為缺電狀態的印度都在新能源方面做一些補貼,支持把當地的公交新能源化。中國客車新能源化領域走在世界前面的,而且從這兩年開始引發了全球在學習中國,模仿中國,把自己的客車新能源化。
對于美歐來說,新能源車滲透率非常低,瑞銀認為,從現在到2025年,出口市場對中國的客車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目前已經有一些歐洲訂單。因為新能源客車,中國企業有先發優勢,累積的數據、踩過的坑比海外的競爭對手領先多年。海外的市場龍頭這兩年才開始有新能源客車產品,而且量非常小。另外一方面,新能源有著三大主要供應鏈:電池、電機和電控,中國有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歐洲沒有電池,產業鏈在中國,中國有成本優勢。所以,瑞銀認為,中國新能源客車在全球市場有很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