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動化已成定局電動汽車下一站拼的是智能技術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當前新能源電動車行業正在朝著智能化發展,汽車電動化已成定局,電動汽車下一站拼的是智能技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汽車電動化發展情況。
“一個新的時代、新的趨勢變革的時候,我們企業要跟得上。”8月19日,比亞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傳福在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對話的“潘談會”上直言,“汽車的電動化已成定局,一旦電動化以后,它一定會朝智能化走。”
在王傳福的部署下,比亞迪早已開啟電動化戰略,在智能化方向,則以DiLink系統切入。從目前比亞迪獲得的成績來看,在新能源的紅海中,比亞迪已經獲利,下一個智能化風口,是否還能抓住?
電動汽車的下一站是拼智能
2018年的汽車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進入造車領域的新面孔,新品牌、新戰略、新產品更是層出不窮,而將時光倒回15年,在2003年比亞迪才是真正的“野蠻人”,這家以生產電池起家的企業,在這一年宣布進軍家用車市場。
2003年是比亞迪造車事業的起點,而2011年是新能源戰略開始的時間,這一年比亞迪推出了搭載自主研發的鐵電池的e6純電動車,售價為36.98萬元。此后比亞迪又推出多款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趕上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中國躍居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從2014年開始,比亞迪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2017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1.3萬輛。
在電動之后,比亞迪考慮的是智能。“電動車是智能車的基礎,沒有電動車,智能車無從談起。”王傳福認為,智能汽車是未來的趨勢,而智能系統將成為汽車的靈魂。
電動車以電為驅動,有電機、電控等,這是產生智能化汽車的基礎,隨著電動車和通信5G的普及,將給汽車智能化發展創造突破性的條件。當條件日漸成熟,比亞迪于今年推出了DiLink智能網聯系統。該系統包含Di平臺、Di云、Di生態和Di開放四大能力模塊,可以全面連接人-機-生活-社會。
“我們認為未來的智能汽車就是一個長了腿的超級手機,它所包含的生態體系,所產生的未來的產業的巨頭,要多大可以有多大。”王傳福此前在和百度總裁張亞勤對話時稱,“比亞迪做了艱難的決策,認為我們要開放,比亞迪定義為汽車硬件標準平臺的供應商,和百度Apollo計劃合作,讓我們未來的全球智能汽車,就像智能手機一樣無所不能。”
王傳福透露,比亞迪計劃于今年9月份在全新一代秦上開放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讓更多開發者在這個平臺上集大家的智慧形成開放共享。
成為具有互聯網精神的傳統車企
事實上,比亞迪在智能網聯方面早有布局,在2008年,比亞迪就已經開展車聯網應用工作,比如將車輛GPS監控、視頻傳輸應用于商用車鷹眼系統;2011年,則在推出的e6電動車上加載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車聯網產品——比亞迪云服務。
汽車電動化已成定局 電動汽車下一站拼的是智能技術
說到車內的智能系統,其實國內眾多車企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比如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一套YunOS系統,這套系統把上汽乘用車的多款車型賦予了互聯網功能,此外包括吉利的G-Netlink,奇瑞的Cloudrive,傳祺的In-Joy等系統,其核心都是將汽車與互聯網融合到一起。
表面上看汽車鏈接上互聯網似乎并不難,但從產品的實際體驗上來看,“能用”和“好用”之間存在這巨大的鴻溝。以比亞迪的DiLink系統為例,它基于安卓系統和芯片廠商的底層技術,可深度開發、定制各類應用,如智能鑰匙、智能語音、網聯行車記錄儀等,并實現這些應用的快速迭代升級。
而且,區別于行業僅開放車載信息系統,比亞迪的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是真正開放的歐寧泰,它開放汽車幾乎所有的傳感器(總計341個)和66項控制權。
參考手機僅有10多個傳感器,就衍生了千萬級應用。可想而知,比亞迪汽車341個汽車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的全面開放,衍生出的將是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超級汽車生態”。 同時,這也為廣大開發者提供了自動駕駛開發平臺,進而助推自動駕駛技術以更快的速度進入日常生活。
目前,這個Dilink系統已經在全新一代唐上搭載,比亞迪全面開啟以“國際化、電動化、智能網聯”為核心的造車新時代。DiLink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也將驅動比亞迪乘用車全產品矩陣智能車載能力進化,真正連通汽車的軀殼和靈魂。
未來,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系統還將繼續迭代,融入更多與時俱進的創新科技,實現汽車生態服務及綠色出行之間的無縫連接,推動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