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iPhone就能造電動汽車?揭秘富士康進軍汽車制造行業內幕
騰訊科技訊 8月21日消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代工制造商,蘋果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長期以來始終都在夢想著制造汽車。其創始人兼前董事長郭臺銘不止一次地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如果我們能制造iPhone,為什么我們不能制造電動汽車?它只不過是有四個輪子的iPhone。”
據悉,郭臺銘在2014年支持了代號為“A-Fu Initiative”的內部項目,旨在制造完整的電動汽車原型。該項目當時沒有被披露出來,由負責精密儀器的富士康團隊牽頭。據知情人士透露,郭臺銘承諾,如果這個項目取得成功,參與其中的員工將可獲得股票獎勵。
“A-Fu Initiative”項目是短暫的,因為汽車制造比預期的更復雜,但富士康的夢想從未破滅。現在,富士康正在向電動汽車行業發起新一輪攻勢。此時此刻,汽車行業已有百年歷史的僵化金字塔形供應鏈似乎正處于一場根本性變革的尖端。在這種模式中,汽車制造商負責掌舵,供應商則處于底層。那么,這次變革會成功嗎?
富士康增長放緩瞄向電動汽車
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誓言,到2025年,該公司的設計、零部件、機械部件或軟件將用于全球5%的電動汽車
兩年前接替郭臺銘出任新董事長的劉揚偉誓言,到2025年,富士康的設計、零部件、機械部件或軟件在全球電動汽車中的占有率將達到5%。但該公司實際上有更大的雄心,其已宣布計劃在美國和泰國建立整車組裝工廠,并在歐洲尋找生產汽車的地點。
與此同時,富士康還將自己置于一項行業倡議的中心,該倡議旨在為電動汽車開發可能挑戰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新技術和標準。
這些進展是在消費電子產品利潤下降的背景下出現的。富士康去年的銷售額僅增長0.3%,凈利潤自2017年以來始終在萎縮。如果該公司要按目標將毛利率從目前的6%提高到10%,電動汽車項目至關重要。對其電動汽車推廣的樂觀情緒推動富士康股價在3月份升至四年來的最高水平,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了15%以上。但如果電動汽車的雄心再次受阻,富士康面臨的風險將會很高。
郭臺銘(左)將富士康董事長的職位讓給了其雄心勃勃的門生劉揚偉
富士康的多家子公司已經向許多傳統和電動汽車制造商供應電子產品,包括特斯拉到寶馬,供應的產品范圍從儀表盤顯示屏到印刷電路板,還有各種各樣的機械和塑料部件。
為了擴大供應產品范圍,收集更廣泛的技術訣竅,劉揚偉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簽署了多項供應協議,并建立了技術開發合作伙伴關系。菲亞特和克萊斯勒合資企業Stellantis如今是世界第四大汽車制造商,該公司正在開發聯網汽車的駕駛室軟件。今年1月,該公司與吉利成立了新的合資企業,旨在提供與智能駕駛系統、軟件平臺甚至整車相關的制造和咨詢服務。
富士康始終在通過其子公司FIH Mobile幫助提高其在軟件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一家在國際上以硬件能力聞名的公司來說,這是其薄弱環節。FIH Mobile歷史上始終生產Android手機。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收購了臺灣的一家半導體工廠,以獲得對電動汽車所需芯片供應的更多控制權。
該公司估計,到2021年,其汽車零部件(不包括用于汽車遠程信息處理的顯示面板)的收入可能超過100億新臺幣(合3.59億美元)。據該公司稱,在一個年收入超過5萬億新臺幣(約合1788億美元)的制造帝國中,這個數字仍顯得微不足道,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0%。
劉揚偉最近在投資者會議上闡述了其汽車雄心,他說:“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機械和塑料部件,但我們將把我們的觸角伸向系統和模塊層面,并在不久的將來開始生產整車。”
最終目標是生產整車
2020年10月16日,富士康在HHTD論壇上展示其開放平臺電動車架互動儀表盤
幾十年來,傳統汽車公司在發動機、變速器和復雜的動力總成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些都是進入汽車市場的重大障礙。但制造電動汽車卻不那么復雜,吸引了全球大批初創公司嘗試。富士康計劃取代傳統的一級供應商,為在紐約上市的菲斯克(Fisker)和拜騰等新來者以及臺灣裕隆汽車等尋求轉型為電動汽車公司的傳統汽車制造商生產整輛電動汽車。
新的加入者不斷涌現。歷史悠久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小米于2011年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現在其成為僅次于三星、領先于蘋果的第二大手機廠商。小米計劃在2024年之前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電動汽車。搜索引擎和互聯網巨頭百度與吉利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也計劃推出品牌電動汽車。也許最大的機會將在蘋果身上。富士康在全球組裝了超過60%的iPhone,人們普遍認為富士康是生產蘋果汽車的最佳候選者。
就目前而言,富士康的命運與幾家雄心勃勃但有風險的初創企業密切相關,這些初創企業比老牌汽車制造商更愿意與新興供應商合作。由寶馬高管創立的拜騰在1月份與富士康簽訂合作協議之前,資金幾乎耗盡。菲斯克尚未開始生產其第一款車型,這款車型將由老牌一級汽車供應商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制造。其富士康生產的汽車要到2023年才會下線。
富士康正在帶頭打破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金字塔。去年10月,劉揚偉發起了富士康所說的由汽車行業軟件和硬件參與者組成的“開放式電動汽車聯盟”(MIH聯盟)。MIH聯盟旨在制定行業標準,開發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工具包”,電動汽車制造商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包”來削減新車的開發時間和成本。
該財團已經吸引了1800多家公司,包括高通、微軟和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雖然在早期階段,該聯盟發布的公告比產品多,但它在1月份公布了首款電動汽車軟硬件套件的規格,并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向汽車制造商交付。富士康和裕隆汽車的合資企業Foxtron將利用MIH平臺,為臺灣南部一家交通運營商設計電動巴士原型,并將于明年上路。
日本自動駕駛軟件初創公司Tier IV是該財團的關鍵參與者,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加藤信培(Shinpei Kato)表示:“MIH聯盟正試圖建立一個類似的合作伙伴鏈,就像傳統汽車制造商如何建立供應鏈一樣。但在傳統的供應鏈中,只有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汽車制造商才能做出決定,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在電動汽車領域,發動機和電池等關鍵部件都是通過軟件控制的,不像金字塔頂部設計的高度機械化的發動機。”
這表明,零部件可以打包在更大的模塊中,并作為子系統集成在一起,使它們更容易組裝,就像今天智能手機的開發和生產一樣,這可能會賦予供應商協同工作的更大權力。加藤信培說:“參與的公司可以一起做出決定。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大型全球汽車制造商來生產汽車。”
Tier IV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加藤信培表示,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大型全球汽車制造商來生產汽車。
關于MIH將如何發展,以及它最終將在多大程度上造福富士康,還存在些疑問。長期追蹤富士康的臺灣經濟研究所(TIER)汽車電子分析師邱世芳(音譯)表示:“零部件供應商可以通過MIH財團更快地進入電動汽車供應鏈,而富士康也可以接觸到各種供應商,以增強其在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力。但MIH能否發揮作用,仍取決于供應商的真正技術能力。”
上個月,MIH也成為了一個注冊的非營利性基金會,這意味著它不再屬于富士康,其成員也不再服從該公司的規劃。隨著汽車供應鏈金字塔的解體,誰將成為富士康的合作伙伴,誰將成為其競爭對手,還有待觀察。
科技公司爭入電動汽車供應鏈
富士康并不是唯一家希望抓住汽車業電氣化這一千載難逢機會的科技公司,每家科技公司在電動汽車供應鏈中都有不同的錨點。
Nidec在7月份宣布,正在與富士康洽談明年成立合資企業的事宜,這是汽車供應商尋求發揮更大作用的又一個例子。Nidec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機制造商,其產品用于從電腦、智能手機到冰箱的各種產品,它還公開宣布了到2030年供應45%的電動汽車牽引電機的目標。
富士康在2020年HHTD論壇期間展示的開放平臺電動車架
富士康的同行廣達電腦與和碩也始終在向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制造商提供電子控制單元。達美電子是世界領先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10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為電動汽車提供電力、充電、熱能和電機管理系統。所有這些公司都沒有表達出制造整車的雄心。但韓國巨頭LG電子始終在加深與麥格納的關系,甚至有傳聞稱將幫助蘋果造車。
與此同時,處于舊金字塔頂端的傳統汽車制造商依然保持著令人敬畏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更高的品牌認知度,還擁有其他人難以復制的技能和經驗。制造電動汽車可能比制造傳統汽車簡單,但比制造iPhone要復雜得多。它涉及的零部件至少是手機的10倍,而且其安全要求比手機高得多,畢竟汽車安全關系到生死存亡。
伊藤忠商事研究所(Itochu Research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Sanshio Fukao表示,那些關注富士康電動汽車項目進展的汽車制造商,可能認為富士康不了解該行業的運作方式。汽車制造商有能力將這些部件組合在一起,并保證安全。富士康可能認為,聚集多家二級供應商將有助于這一進程,但這是不對的。
富士康前董事長郭臺銘不止一次表示,如果公司能制造iPhone,就能制造電動汽車
其他對富士康的雄心持謹慎態度的分析師認為,汽車的開發周期比消費電子產品長得多,建設汽車生產線也不一樣。咨詢公司貝恩(Bain&Co)駐上海合伙人Raymond Tsang指出,汽車通常會有更多定制選擇。客戶可以訂購特定的顏色、內飾、付費選項等,因此與更標準化的智能手機組裝相比,生產線將不得不按照獨特的規格制造汽車。
臺灣經濟研究所(TIER)汽車電子分析師邱世芳稱,隨著汽車業經歷從舊技術到新技術的巨變,有很多公司可以成為贏家。制造汽車的方式不同,商業模式也不同。傳統制造商和新進入者將找到自己的位置。市場將足夠大,可以容納所有參與者。
兩名接近富士康管理團隊的人士透露,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認為,在從創始人郭臺銘手中接過接力棒后,推動電動汽車的努力是建立自己遺產的一種方式。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負責汽車和新興技術的研究分析師蘇曼·曼達爾(Soumen Mandal)說:“他簽署的大量合作協議,特別是與Stellantis、吉利和菲斯克簽署的合作協議,將幫助富士康獲得車輛生產經驗,獲得規模經濟,并確保電池等零部件的安全有了這些知識,富士康將可以提供最好的產品,以贏得大客戶的信任,包括蘋果。” (騰訊科技審校/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