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比亞迪海豚,使用成本非常低,但這幾處缺點很想吐槽
前幾年的時候,我總感覺掛綠牌的汽車特別的Low,甚至感覺掛綠牌的汽車不是正經車。現在反而感覺掛藍牌的汽車都是“老古董”,沒辦法,科技發展太快了,我們對汽車的認知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
如果是五六年前讓我買車,10萬左右的預算我可能會選擇本田飛度(參數丨圖片)或者常規的緊湊級車,但時至今日我卻買了比亞迪海豚,因為我感覺燃油車已經窮途末路,電動車才是汽車領域的未來。現在再買燃油車就像此時買4G手機一樣,暫時夠用,但絕對不是明智之選。
我買的是海豚2021款騎士版,之前一直在觀望,看第一批車主的口碑。后來比亞迪宣布漲價一波,我還以為只是虛張聲勢,沒想到真的漲了。再后來聽說又要進行第2次漲價,于是在漲價之前下訂單,購買的價格是12.68萬。買車后沒一個月,騎士版又漲價了4000元,還好提前上車了。
購車成本除了車價之外,還交了3800塊錢的保險,500塊錢的上牌費以及500塊錢的交車費。充電樁是免費贈送的,不過實際安裝的時候發現線不夠,又花300塊錢買了一段充電線,算下來總購車成本為13.19萬。
之所以選擇頂配騎士版,一是感覺買個電動車零百加速卻要10秒開外,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再就是只有頂配版的海豚才擁有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等主動安全配置,我感覺這些配置還是很重要的,使用的過程中主動安全配置只要讓我避免一次車禍,它與次低配車型的差價就省出來了(我的想法是不是太悲觀了?)。
這款車起步階段的動力非常強,0~50km/h的階段,我總感覺自己開的是一款2.0T高爾夫R,不過速度超過50km/h后瞬間被打回現實,這車后半段的動力加速確實不太行,但也絕對比同價位1.5L、1.6L燃油車性能強很多。低速狀態下的隔音效果不錯,但是速度超90km/h后,就沒什么隔音可言了,胎噪、風噪都比較明顯。
再聊聊使用成本,除了冬天外,百公里電耗在10~12kWh/100km,這主要看開不開空調。在冬天比較寒冷的時候,百公里電耗能達到16~18kWh/100km。在家充電,平時的百公里用車成本約六元,冬季的百公里用車成本約八九塊錢。冬季最寒冷的時候實際續航能夠達到300km左右,平常的時候充滿電跑個360km問題不大。其實具體續航我也沒測算過,因為從來沒有跑沒電再充,感覺我還是有點續航焦慮的,電量最低到30%就必須充電。
海豚有三種充電方式,快充宣稱是充至80%只用半小時,但是目前我沒有跑過高速,也沒有用過快充,這里不做評價。用家用充電樁充電,電量30%充至100%大約需要10個小時,晚上6點回家充電,第2天早上起來7點上班絕對充滿電。用送的隨車充充電,速度幾乎是充電樁的一半,電量從30%充至100%大約需要18個小時。
這款車的用車成本很低,在有家用充電樁的情況下跑短途特別舒服。但是在設計和功能上確實也存在很多缺點,下面簡單吐槽一下。當時我主要奔著這套主動安全配置才買的騎士版,使用過程中卻發現它的車道居中保持功能特別雞肋,無法真正居中保持,總是左搖右擺,跟親戚家豐田卡羅拉的居中保持功能比,體驗感受差距很大。
再就是這款車的360影像很搞笑,畫面拼湊得很夸張,真正倒車的時候看全景影像幾乎沒有參考性,甚至反而會幫倒忙。海豚車內的中控屏幕尺寸不小,但方向盤后面的儀表盤小得可憐,總感覺還沒有兩輪電動車上面的屏幕大,雖然顯示的功能還算齊全,但看著就是掉價。
中控屏幕實用性也不強,功能不少,但真正有用的不多。而且在屏幕旋轉的過程中,屏幕下方的儲物空間不能有東西,否則就會影響屏幕旋轉。所以儲物空間放手機和旋轉屏幕只能2選1,不能同時進行,這設計得不夠人性化吧。
總體來說,海豚這款車用于日常代步還是很合適的。動力表現優秀,實際空間表現也不錯,關鍵用車成本低,隨便怎么踩油門都不心疼。缺點主要是主動安全配置雞肋,個別功能上體驗感不是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