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特斯拉很成功,但美國電動汽車發展仍面臨諸多障礙
極客網·智能汽車4月17日因投入巨額資金,美國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但在特斯拉一家獨大的背后,美國電動汽車產業遭遇了不少困難。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Douglas Lauw很喜歡電動汽車,現在是特斯拉車主。4年前他訂了一輛Rivian R1T卡車,但直到今天還沒有交付。
底特律、硅谷不惜血本向電動汽車下注,但產業發展速度似乎正在放緩,雖然有幾十款新車等著上市、政府提供稅收補貼、大量資金投向充電網絡,但行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為什么?很簡單,為了追趕特斯拉,美國汽車制造商紛紛舉起大旗,喊著建立全新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為了發展它們爭搶消費者,而眼下經濟卻陷入泥潭。
AutoForecast Solutions高管Sam Fiorani說:“每家車企都在增加產量,但很多人擔心馬上就會出現經濟衰退。特斯拉銷量還在增加,其它企業承受很大的壓力。”
與中國脫鉤沒那么容易
在過去5年里至少有1370億美元流向美國新電動汽車廠。拜登政府推行《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想刺激電動汽車普及、讓制造業回流,但并非所有新廠都能達到標準,只要達標才能獲得補貼。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高管Caspar Rawles說:“如果達不到標準,你就沒有競爭力,現在市場上充滿挑戰,企業有些害怕。”
美國電動汽車產業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中國占全球電池產量的70%,想與中國供應鏈脫鉤十分困難。
供應鏈管理協會高管Douglas Kent說:“礦物、處理、電動汽車生產中心全都不在美國。雖然美國正在努力,但追趕需要很長的時間,整個過程不會那么容易。”
房間里的大象特斯拉
2020年特斯拉占據美國電動汽車市場79.4%,2022降到了65.4%,主要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但特斯拉仍然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當其它制造商開始真正重視電動汽車時,特斯拉已經解決了制造問題,甚至已經盈利。
正如特斯拉發展早期一樣,其它車企也在解決當年特斯拉需要解決的問題,生產會中斷,首批汽車被召回,虧損嚴重。福特電動汽車今年預計會虧損30億美元,至少要到2026年才能盈利。

后來者面臨的挑戰還不止如此,它們爭奪供應鏈,爭奪市場份額,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還要應付由特斯拉挑起的價格戰。
Lauw說:“如果Cybertruck開始銷售,我會毫不猶豫選擇的,因為我等不了太久。”
咨詢公司Berylls主管Martin French認為,其它車企如果想獲得特斯拉一樣的成功,必須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而且還要盡快擴大規模,縮小與特斯拉的差距。
“縮小差距,保持盈利,在未來幾年里我看不到有誰能做到。” French補充強調。
沒有買家一切都是空談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出現在4S店,但離普及還有些遙遠。Automobility公司CEO Bill Russo說:“消費者態度還沒有完全改變,沒有完全喜歡上電動汽車。”
只有少數的電動汽車能拿到政府補貼,供需不平衡、規模不夠大導致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汽車制造商只能集中精力生產高利潤、豪華電動汽車,迎合富人。
3月份美國銷售的電動汽車平均售價高達58940美元(約40萬元),一點也不便宜,不過汽車制造商已經承諾要推出25000美元的電動汽車。
雖然電動汽車普及率仍然不高,但比重的確在攀升,由此帶來了充電難題。如何解決?恐怕只能說服用戶在家里充電,盡力提供續航300公里的電池。
無論怎樣,電動化趨勢是不會逆轉的,只是目前沒有全速普及。
Anderson Economic Group首席執行官Patrick Anderson坦言:“他們說本個十年結束之前美國市場將會向電動汽車過渡,這樣的說法并非建立在計劃之上,而是建立在猜測、炒作之上,有點一廂情愿。”
眼下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還有不少問題,比如供應鏈、競爭、消費需求等問題。Russo說:“美國要同時解決所有問題,這正是麻煩所在。我不能說完全沒有希望,只是很難,我們落后很遠。”(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