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短缺,在河南打造“新能源汽車研究生院”可好?
你知道嗎,在國內,3輛新能源客車中,就有一輛可能是河南宇通造,而歐洲一些城市的大街上,也有了“河南造”的靚麗身影。15日,第六期“統一戰線建言獻策雙月談”在鄭州舉行,面對如何“走出去”的話題,中原學者李高鵬很有發言權。他是九三學社省委高層次人才委員會副主任,也是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
河南造新能源客車在芬蘭街頭
【問題】我省新能源汽車起步早,但客車強、小車弱
新能源汽車,融合了汽車工程、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網聯、大數據、新材料等技術,是熱點,也是重點。
李高鵬介紹,截至目前,宇通新能源客車已在全國350余個城市累計推廣超過12萬輛,2019年前七個月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1.47%,持續位居行業第一。同時也注重深耕海外市場,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等24個國家進行示范和銷售。
河南造新能源汽車在比利時
不過,李高鵬坦言,我省新能源汽車“走出去”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省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部分環節相對薄弱,整體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整車集成及產業化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電機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尚難以支撐國際化競爭。此外,多數海外國家設置重重貿易壁壘,市場準入復雜繁瑣,傳統的貿易政策不能有效支撐。
“我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發起步較早,但整體現狀是客車強、小車弱、零部件滯后、研發人員缺乏。”河南歐美同學會北京分會執行會長、中原國際汽車研究院院長史國軍介紹,這些問題制約了我省新能源汽車整體崛起和進一步發展。
【建議】高端研發急需人才,打造“新能源汽車研究生院”可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針對行業現狀及存在問題,李高鵬提出,建議政府推動建立并完善以宇通、上汽、海馬等整車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推進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此外,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聚焦海外市場,出臺有針對性的出口支持政策,培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史國軍則從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汽車公司落地河南、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引才引智打造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體系、積極引進國際知名高校汽車專業合作辦學等4方面提出建議。其中,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碩博難求”的現象,他建議省內高校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建設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車學院,支持建設“新能源汽車國際云共享實驗室”,并以此為依托創建“新能源汽車研究生院”。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寒江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