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終特別報道】全力以“復”
編者按:當英雄的城市重新運轉,升騰起“煙火氣”,身處各地的東風人也重新回歸工作崗位。即便復工路程艱辛,即便保生產加班加點,他們義無反顧,態度堅定,把對生活的憧憬與意愿,變成了對崗位工作的堅守、對價值創造的渴望。
面對疫情的沖擊,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大勢,要把失去的時間和訂單搶回來,之于每一個東風人都是一場戰斗。在這個戰場,他們如何回應企業穩生產、保目標的要求,如何讓自我得到成長,又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與生命無常中追求內心的自洽?每一個東風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記者 金妹/整理 余秒(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口述)驀然回首,2020年已接近尾聲。
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我們一記重拳。但最終,我們“守得云開見月明”,中國領先全球控制住疫情,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在創新領域取得傲人成績,5G商用化、長征五號一發沖天,新型產業不斷崛起……各行各業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在變局中搶抓機遇,為重振經濟貢獻一己之力。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國家對疫情防控的正確引導讓我有勇氣面對困難,各地扶貧攻堅戰如火如荼地進行讓我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升級做母親后新生的降臨帶給了我希望,更重要的是我所在的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逆流而上突破重圍,取得了好的效益,讓我更堅定地投身于這項事業中。
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記得封城期間,朋友圈第一次被“我想上班”刷屏了,大家都等待著城市的“解封”,工廠的復工。
2月19日,當工廠的工作群里面通知,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需要一小批員工復工生產一批防疫車時,我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個個都像等待出征的戰士。
那一天,我給班長梁海燕發了一條消息,希望能夠加入到第一批防疫車生產隊伍中去。她考慮到疫情還比較嚴重,而且我產假剛結束,身體各方面還在恢復中,委婉地拒絕了我的請求。為了彌補自己不能第一時間加入到生產隊伍中的缺憾,我每天關注著工廠的生產情況,并根據車間要求及時學習工廠疫情防控相關知識,為隨時到崗做足準備。
終于,我們等到了城市“解封”,被“塵封”的街道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人流、車流陸續多了起來,臨街的商鋪店面接連開業,工廠內又響起了熟悉的設備轟鳴聲,一場穩生產、保交付的攻堅戰也隨之打響。
3月19日,車輛工廠正式啟動復工復產。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崗位,見到了熟悉的同事,我們都激動不已,即使隔著口罩,也能清楚地知道那是誰。
終于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們,圍繞工廠“目標不變,任務不減”的要求,全力以赴搶生產、保交付,誓要將失去的損失奪回來。復工復產后,不斷攀升的產能,讓所有人都壓力重重,但我看到的是一張張充滿斗志的面孔,一個個堅定的眼神。
共同奮戰的那段日子,我們爭分奪秒趕任務,中午輪流吃飯、面對面交接班、周末加班,設備24小時不停機。這樣的時持續了近兩個月。
那時的我還在哺乳期,由于工廠離家遠,而且中午常常加班無法中途回家給孩子喂奶,我只能在工作間隙到廁所進行存奶,常常還不到十分鐘就被叫回工作崗位。那時的我可以說是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可是,看著同事們個個斗志昂揚地奮戰在崗位上;想到同事錢隨權為了復工復產,帶著干糧徒步60多公里返崗上班,我暗暗告訴自己,應該拿出初為人母的勇氣和堅強,不能在關鍵時候掉鏈子,更何況我還是一名黨員,更應該沖在前面,當好表率。
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加班加點的工作狀態卻也引得了家人的不滿。“你幾點回來,寶寶餓得哇哇叫。”“你不知道你當媽了,天天撲在廠里,對孩子不管不顧……”面對家人的責備,我也面臨崩潰。好在經過多次溝通,家人也慢慢理解了我。有了家人的支持,每天回家看到孩子臉上純凈的笑容,即使白天工作再累,晚上多次起夜照顧孩子,我也甘之如飴,能量滿滿。
復工復產加高產期間,工廠多次發放物資慰問員工,車間領導一直與員工交心談心,和員工共同奮戰在一線。這些慰問和關懷也都化作我們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車輛工廠日產量突破800輛份時,全廠上下激動不已;當11月28日宣布我廠完成了20萬輛車的任務時,廠內沸騰了,員工臉上的笑容已溢出口罩。
我拿著手機觀看第20萬輛車的交付現場直播時,感慨萬分。那天恰逢周六,丈夫和我一起觀看直播。看完直播后,他說:“今年這樣特殊艱難的時期,你們工廠還做出了這樣好的成績,真牛啊!”是啊,真牛!這20萬輛,是我們在不平凡的2020年里交出的最好答卷,困難沒有擊垮我們,反而淬煉了我們的意志。這份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努力奮斗出來的結果,凝聚了所有人的辛勞汗水,它也給了我向前奔跑的勇氣和力量。
無論2020年是灰色的還是彩色的,它都讓我成長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不論過去一年走過的路多么艱難,2021年新年的陽光也一定會如約而至,我們也唯有步履不停向前走。
回響2020·復工
返程路雖難,復工心更堅
2020年2月12日上午9:30分,我背著電腦和重達二十公斤的背包,向著三十多公里外的鄧州東站出發,開啟了自己的復工之旅。
一路關卡重重,我在心底暗自慶幸,能夠在這非常時期獨行兩岸。經過8個卡點,緊趕慢趕還是錯過了當天下午2點多的車,無奈之下,我選擇了乘坐下午6:50分的高鐵。由于從南陽、信陽、駐馬店三地區回來的員工需要從A3宿舍搬至第五大街寶藍宿舍集中隔離,我在寶藍宿舍鋪好床鋪已是晚上10:50分,但是,夜晚,有夢不覺夜長,白天,有夢不覺路長。我只想在疫情結束后對身邊的人說一句:“別來無恙”。
——劉金柱(鄭州風神物流)
敢打硬仗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刃量具廠總成東間今年的產能隨著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全年產值和利潤也雙雙突破歷史最好成債。
這一年,我們裝備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敢打硬仗的隊伍是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從復工復產,到2020年收官,裝備管理部綜合班克服人員少設備多的現實困難,全體維修人員放棄雙休日全部跟班,保障了總成高產任務的完成。
——胡衛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刃量具廠)
忙碌,也是一種幸福
2020年,讓我們體會到待在家里的“可怕”,2020年也讓我們體會到有個忙碌的工作是多么幸福。作為一名神龍人,回首即將逝去的2020年,真是感慨萬千。一季度,我們在家為自己、為公司擔憂;二季度,我們克服疫情,及時復工;三季度,我們向質量提升、標準化作業發起沖鋒;四季度,我們得到了升華,外銷件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公司的銷量也實現環比大幅度增長。
展望2021年,我希望神龍公司銷量節節攀升,也希望外銷件訂單滾滾來,大家都有活兒干、有錢賺。
——李銳(神龍公司)
活著不易,且活且珍惜
2020年對我來說,感觸尤深。女兒在武漢教書,年初放假就回到了鄭州,躲過了武漢的封城,但也因此近半年回不了武漢,在家里給學生進行網上教學。而我家因為有武漢回來的親人,整個2月份都在居家隔離。我負責公司的宣傳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及時傳遞公司復工復產信息,宣傳公司抗疫故事等顯得尤為重要。2月,我整月無休,及時宣發相關稿件30余篇。
3月上旬,終于接到可以到公司上班的消息,心情雀躍。隨著國家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開展,慢慢的,城市恢復了煙火氣,公司也漸漸地正常運轉,不由感嘆祖國的強大。一切過往,皆為序章。2020年的不尋常,讓我體會到活著不易,且活且珍惜。
——馮玲(鄭州風神物流)
企業好了,個人才能好
2020年,我經歷了一個最漫長的春節假期,每天打開手機追蹤疫情的最新消息。接到班長電話通知復工的那一刻。我高興地大喊:終于可以工作了,要為人民幣奮斗!
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我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加班加點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盡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企業發展得更好。只有企業越來越好,我們的收入才能穩定提高。通過此次疫情,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2020馬上過去,2021,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丁曉玲(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刃量具廠)
向死而生 艱苦奮斗
2020年,整個公司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陷入長時間的停產,經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復工復產后,神龍人團結合作,克難奮進,立足崗位強化成本意識,推進落實開源節流項目,助力公司擺脫經營困局。在新的經營班子帶領下,公司已實現銷量連續多個月環比增長。
2021年即將到來,我們繼續向死而生、艱苦奮斗、立即行動,祝愿神龍公司實現V型反轉,一飛沖天,也希望我們的荷包慢慢鼓起來!
——付浩(神龍公司)
生活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
迎接2020年元旦前夕準備的海采視頻中,一位年輕員工咧開嘴笑著說:“2020,請對我好一點!” 二十來天后,希望走向了反面。
那七十多個日夜,身處疫情中心的我們,過得似乎是那般糟糕。然而我的同事們為了堅守好崗位,向鄰居借電腦、用紙和筆記錄案例、用自己的手機接聽客戶來電、在線上參與競標并成功拿下全新項目……不平凡的2020,激發出我們最堅韌的毅力。正是這份堅持、堅守和堅強,讓我們共同挺過了最艱難的一年。
2020實“鼠”不易,愿2021“牛”轉乾坤。要相信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拼搏的人。
——胡 燕(東風鴻泰商務咨詢公司)
一切過往 皆為序章
見到第一批復工員工是在春節假期76天以后,那一刻心情百感交集,看到誰都想來一個擁抱。之后,每一個人都心存感激地投入到工作中。為了解決大家上下班問題,我們組織了內部力量,從總經理開始排班用私家車接送員工們上、下班。我記得最遠的一個員工單趟需要40多分鐘,負責接送的是一位部門經理,一聲怨言都沒有完成了防疫小組分給他的任務。還有很多的有私家車的小伙伴也在盡量配合防疫小組的工作,積極解決員工上下班交通問題。
2020年的下半年,工作逐漸進入了正常狀態,大家鉚足了勁想要追趕年度經營目標。準備跟2020年說再見了,最重要的是我的家人、身邊的朋友、同事都平安!
——張靖(東風鴻泰商務咨詢)
2021,希望“牛”轉乾坤
這一年,我們都過得小心翼翼。經歷了疫情隔離在家后,又奔波在復工路上。復工路上難上難,不是村封路就是路封村,好不容易出了村也沒有公交車,只好各顯神通。來到工廠經過隔離期,工廠開了工,但是疫情防控不放松。每天都是井然有序地戴口罩、進廠掃描健康碼、車間班組消毒,用餐保持距離,每天兩次測體溫……
疫情得到控制后,為了2020年的生產目標達成,工廠生產體制由9個小時變更為11小時,連周日夜班也正常出勤,大家都在為保目標忙碌著。再過幾天就是2021年,希望“牛”轉乾坤,希望可惡的新冠病毒能消失得無影無蹤。2021,諧音就是愛你愛你,我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孫鵬飛(鄭州風神物流)
2021,踏浪而行
一場疫情,讓我進一步感受到數字化的力量。數字化的便利在復工初期得到體現。矚目、騰訊會議、釘釘成為那段時間大家使用最為頻繁的工具。春節結束便是大考——一個全新項目的招標。由于不能見面,我們通過數字工具在線溝通成為常態。框架溝通、頭腦風暴、方案初版、二版、終版,雖然各在會議的那端,但頻率一致:一樣的抓腮、一樣的沉思、一樣的奮筆疾書。時代予我們數字,予我們便利。2020年將逝,立于浪潮之巔,2021年的“汽車+數字化”應該有更多值得我們去做的,也期待和同路人一起,頻率一致,踏浪而行。
——徐 漪(東風鴻泰)
(通訊員 胡燕 劉思 馮玲 陳敏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