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發動機 也能造口罩機
東風日產發動機金益創新工作室研制出口罩機,投入生產后,可日產3萬只醫用口罩,滿足東風日產自身對口罩的需求
調試口罩機
口罩機試制出的口罩
(通訊員 陳碧云)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做好防疫物資儲備成為確保企業生產平穩運行的關鍵條件之一。口罩這一平時可以輕易購買到的防護用具,儼然已經成了“硬通貨”,成為了企業打贏防疫戰、復工戰的重要“戰略物資”。
拒絕坐等喊 齊步爭搶干
在今年3月份,口罩供應風險就擺在企業眼前。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沒有坐、等、喊,而是爭、搶、干!“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時任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總經理雷星宇、黨委書記商紀文在應急小組會議上,下達了研制口罩機的命令。
3月27日,東風日產工會主席鄭樂華等參加東風日產發動機改善創新日活動時表示:希望可以用2周的時間,將口罩機的雛形轉化成真正意義上的口罩機,解決公司欠缺口罩的燃眉之急。
在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總經理陳寧的大力支持下,分公司設備保全科科長、中央企業勞模金益肩負使命,帶領金益創新工作室全體員工向口罩自給自足的目標發起沖鋒。
千錘百煉 研制平穩高效口罩機
為了保證口罩機的研制項目按期完成,設備保全科一共抽調15名包括電器設計人員、編程人員和機械結構設計師在內的精干力量,組成攻堅小組。同時,為了保證生產經營的高效運行,工程師們都是利用清晨或是下班后的時間進行研制,加班加點趕進度。
沒有圖紙,他們就看網站上的一些視頻、圖片,到口罩制造廠去觀摩學習,然后自己測繪設計制圖。沒有材料,他們就利用報廢生產線拆卸下來的板材進行非標件加工,利用生產線上現有的電氣元器件逆向思考電氣圖紙。沒有經驗,只能奮力向前——遇到“口罩壓得好不好”“鼻梁條穿得好不好”之類的工藝問題,他們就一次又一次地調試。
千錘百煉,獨具匠心。通過對上千個問題的發掘、調整、測試、改善,機器生產的穩定性不斷提高,不良率持續下降。
“我們不僅要做出口罩機,還要做出平穩高效、簡單易用的口罩機。”在陳寧的指導下,研制團隊重新進行結構設計和制作,共改造改良機械結構25處。除了結構盡量簡單化外,團隊還對機械結構做了很多突破性改進。比如:為了輔料的更換便利性,設計了“快速換模”一體化拆換機構;為了口罩的壓痕均勻及鼻梁條壓接穩定,設計了調諧機構等。
4月17日,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口罩機成功下線,并移交東風南方廣州錦上技研有限公司。
口罩機即將投產 日產能將達3萬只
在下線儀式上,金益對自主研發口罩機項目的背景進行了說明。口罩機的生產原料大部分是發動機分公司裝配一線改造時報廢的設備零件。研制團隊實現了合理利用資源,變廢為寶,同時緩解企業物資采購壓力的目標。口罩機的產能達到日均3000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可基本滿足東風日產對口罩的需求。
東風南方廣州錦上技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濤對口罩機十分滿意,并為發動機的技術能力點贊。李廣濤說,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成功研制口罩機,是對發動機分公司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并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東風日產車好,關鍵是發動機好”的技術實力。
陳寧說,口罩機的研制成功,是改善中心擔當們努力的結果,是動力人改善創新文化的充分展示。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將為口罩機后續維護、保養和改進提供保障。
據了解,在申報取得相關資質后,東風日產發動機研發的這臺口罩機將于4月底投產。
好口罩,發動機廠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東風日產發動機分公司不辱使命,為東風日產防疫工作再作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