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全面電動化后,大眾汽車遲到的“王炸”
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在線上舉辦了品牌戰略發布會,公布了最新的ACCELERATE戰略,大眾汽車CEO布蘭施塔特(Ralf Brandsttter)表示:“我們正在加快步伐,在未來幾年,我們將前所未有地改變大眾(change Volkswagen as never before)”。
汽車人參考認為,這是2016年大眾開啟“2025戰略”以來,主動掀起的第二次轉型。如果說第一次是全面電動化,那么這一次是向軟件為中心的智能化加速,汽車人參考為讀者進行分享。

核心要點
1. 軟件定義產品,實現每12周一次的“OTA”升級。
2. 2030年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份額70%,美國和中國電動車市場份額超過50%。
3. 基于數字客戶體驗的新商業模式,進一步削減成本。
4. 全新電動化平臺SSP,2026年上市。
5. L4自動駕駛,年銷量600萬。

軟件定義產品
大眾汽車認為將軟件集成到汽車,帶來的數字客戶體驗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力,大眾正式提出了“軟件定義產品”。其全球第一的銷量,能夠確保軟件在大眾集團快速滲透。
大眾將以“ID系列”為基準,從今年夏天開始,實現每12周一次的“OTA”升級,使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保持最新狀態。
大眾預計,一個擁有超過50萬輛的完全聯網車隊將在兩年內上路,通過車隊可以直接得到終端客戶的反饋。
商業模式2.0:獲取新客戶和新收入
通過將汽車轉變為基于軟件的產品,由此帶來了基于數據的新商業模式。
大眾未來的車型將只生產極少量版本,可以大大降低了生產復雜性,用戶購買車輛后,已經擁有所需要的全部硬件設備,可以隨時按需添加功能。
大眾的目標是通過充電、能源、自動駕駛服務,在車輛的使用壽命內創造額外的收入。
進一步提高盈利
大眾已經撥出160億歐元,用于2025年電動化和數字化方面的投資,于此同時,到2023年要實現至少6%的凈利潤。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眾要在2023年前將其固定成本削減5%,每年將工廠生產率提高5%,將材料成本優化7%。
即使在北美銷量下降了15%,南美下降了30%的背景下,努力在2021年實現收支平衡。
再次加速電動化,SSP電動平臺推出
在集團CEO迪斯的帶領下,大眾采取了All In電動車的戰略,大眾在該領域再次進行了加速。
2030年,大眾品牌市場份額要增加到歐洲所有電動汽車交付量70%,是之前目標的兩倍。在美國和中國,目標是同期電動車市場份額的50%。
為實現這一目標,大眾將每年至少推出一款純電動汽車,四輪驅動ID.4 GTX1將在今年下半年銷售,緊隨運動版本ID.51。此外,單獨面向中國市場,今年秋季推出七座電動SUV ID.6X/Cross1。而入門版車型ID.32(售價2萬歐元)將推遲到2025年上市。
此外,在MEB基礎上,大眾將推出全新一代高性能可拓展純電動平臺SSP(Scalable Systems Platfrom),將在2026年首次部署在大眾旗艦項目Trinity中。
針對于燃油汽車,大眾認為其暫時還需要內燃機,但是應該盡可能地高效,因此,會推出純電續航100公里的PHEV車型。
自動駕駛,年銷量600萬
以Trinity為基礎,大眾將支持L4級別的自動駕駛,大眾認為年銷量達到600萬是自動駕駛系統的臨界點。
大眾計劃從2026年開始,建立一個完全聯網的車隊神經網絡,汽車將通過該網絡不斷交換數據,建立一個擁有數百萬輛汽車的自學習系統,這將使集團所有品牌的客戶受益。
小結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正在加速向軟件驅動的移動服務商轉型。在眾多傳統汽車巨頭還在猶豫不決時,在全面電動化后,大眾甩掉包袱,下定決心擁抱軟件,來得是不是稍微有些遲,但大象轉身,又談何容易!
坦率說,大眾的轉型,離不開特斯拉的影子,在國內或多或少已經成為部分共識,那么下一步,大眾掀起的轉型,會不會加快其他傳統廠商的跟進。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第307篇原創文章,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推薦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